五,文公昔阳城治水 翟璜苦陉邑荐人

加入书签


    没有几个月的时间,赵襄子便同意在华阳和代地开设边贸集市,并增加了相关的管理机构。姬窟也上报让易大夫来华阳做华阳丞,并负责边贸税务事务的奏议,但迟迟没有得到回复。

    其实,文公还专门在朝堂上讨论了这事。当然还是老样子,高赫和翟璜又开始争论。所有人都知道,现在赵侯在中山国获得的利益是最大的。中山国的边贸与燕国、齐国和晋国都有往来,但与晋国的贸易往来最多。而现在的晋国实际上是掌握在赵魏韩这三卿手中的,因为赵与中山接攘,所以在晋国的三卿中与中山国贸易之获利者唯赵最大,这也正是魏韩觊觎的地方。正因为如此,魏斯才舍得将女儿公子倾嫁到中山国,目的就是让公子倾把中山国作为采邑,同时魏斯也能借此将战略触角伸向中山国,这是魏文侯打的如意算盘。

    但是,在中山国的权利杠杆上,赵的实力自然比魏的实力强。中山国相高赫比辅相翟璜,权利要大的多。中山国的财税大权,在高赫的手上,军政大权在翟璜手上。这样的布局,如果在其他国家,那是谁掌握军政大权,谁就说了算,但是,在中山国是个例外,这是因为原本中山国的一切权利皆在赵襄子手里,如今分给魏斯一部分,也只是象征性的将军政大权给了翟璜,其实调动军队、整顿吏治等真正的权利在文公手里,文公手里的“玉玺”和“虎符”,代表着一切。因此,虽然大司徒、大司空隶属于高赫门下,大司马、大司寇隶属于翟璜门下,但其实,翟璜只是名义上的从属之事罢了。这也是当初赵襄子和魏斯说明的:“高赫为相,翟璜辅之。”可翟璜每次偏要和高赫论个高低,他不是为了结果如何,而是要让高赫等人知道,这中山国的朝堂上绝不能是汝高赫的一言堂,吾就是要提出反对意见的,吾就是要给你们设置障碍的,吾翟璜就是要让汝等知道,吾和中山君后是在一条战线上的,吾是代表魏侯在中山国里的最高代言人,同时,也要让在这个朝堂上愿意跟随吾的一些大臣心里有个主心骨。因此,在这次关于华阳城边贸的动议上,高赫提出让易未子去华阳城做华阳丞,翟璜就提出让赤章丘去华阳。高赫说,赤章丘是上大夫,让他去做一个华阳丞显然是大材小用了,而易未子是中大夫,正是比较合适的人选。高赫又说,这易大夫与华阳君是有接触、有了解的,所以应该比较容易配合华阳君当好华阳丞的。而翟璜心想,在中山国以往的边贸中,都是赵在得利,这次终于有了新的机会,不能总是让赵得逞,我们也要插上一杠子才行,哪怕是无利可得,也要制造障碍。于是,他想到了自己的儿子翟靖,此时的翟靖正在卫国的帝丘,而自己的族弟翟角,现在正是卫国的卿大夫,儿子翟靖是族弟翟角手下的一个小吏,在卫国没有什么前途,更没有晋升的空间。何不调儿子翟靖到华阳呢?既然高赫他们让易未子去做华阳丞,那么吾就安排翟靖做华阳的税政内史,从高赫手里讨这个职位,他们应该不会反对,否则谁也别想让这事通过。但是翟璜转念一想,还是要有个准备的时间,有个恰当的切入点才行。

    于是,翟璜想起了上大夫司徒赤章丘。大司徒赤章丘本应隶属于高赫门下,但是,翟璜和君后魏倾对其百般拉拢,再加上高赫就是看不上赤章丘,高赫曾和文公说过:“赤章丘这人,私心重、野心大,恐以后难以把控。”而赤章丘也不傻,他早就看出高赫对其不待见,所以他就依附于翟璜。如今翟璜指使他立即将收到的昔阳城遭洪灾的事,报上来。文公一听昔阳受灾,就急令一切事情暂缓,先解决昔阳救灾的事,因为昔阳、苦陉等地皆重要产粮区。高赫也觉得应该先安排人员马上去昔阳,组织抵御洪水,救济灾民。

    文公要亲自去昔阳,这时高赫和翟璜有了难得的默契,他们同时决定,高赫留中人城处理政务,翟璜随文公前往昔阳,同行的有司徒赤章丘和宫卫大臣公孙焦。……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kuaishuku.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