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有备探路-第2/4页

加入书签
镜头里还有站在台阶上指手划脚介绍的小袁书记,正在跨步站立挺拔的炳宣。快门一闪,定格时空。

“快点,别掉队了。沈姑娘。”

从这开始,坡度增大,这座山叫老鹰山。为啥这样叫,因为这里自然植被繁盛,动物多,山顶常有老鹰盘旋,俯冲下来抓野免、山鼠等,所以当地人把它叫做老鹰山。

山路越来越陡,有些石阶路已掩埋在时光的尘土里,为了防滑,当地百姓用最原始有效的办法,就地取柴,两头木桩做固定桩钉牢,横放一压实的段木,修成上山的台阶。

“劳动人民真有智慧呀!”

小沈看着,上气不接下气嘟哝了一句。

“这棵树形,像女人的胸,挺吧!沈姑娘。”

“说啥呢,比喻不当!小袁书记。应该象弓,边上的你,是箭。”

“啊!那注意啦,别让小袁书记的箭射中你靶心了。”炳宣笑着补刀。

“他射不中,那箭太粗了。”

我们二个大男人听了大笑起来,但男人是荤笑。女人也跟着笑,是实笑,一不小心沈姑娘就上当。

气喘吁吁不止一人,中年男人和年轻女人都会,运动量不断,一刻不停。三转身小心过了一鹰嘴巨石路口,站在塌方大石涯天桥上,下面万丈深渊,水声灌耳。前面长满毛发雄性鼓突五瓜将军,终于紧紧绞着害怕的沈姑娘焦嫩魂魄过桥,一步两步三步…,跨过流水淙淙的小沟,上到路边两个大坑跟前。

“沈姑娘,问你,这两个大坑是干什么的?”

“野猪窝。”

“不对,没树枝茅草。”

“哦,打仗的炮弹坑。”

“真聪明!”

“那是。”

唉呀呐!打支山歌过横排,老妹听到莫衣想……

远远传来唱山歌的声音,随风飘或不定。

“这赣南地方山歌真好听。”沈姑娘冒了句。

“那是,以后你要学会,教大家唱。”

小沈欣然点头。

山坳平坦宽广,树木稀疏,几排倒下的树横七竖八,算是给行人坐下歇脚地方,古老的茶亭不见了踪影,留下一堆傲然挺立的岁月之土。

“歇下吧!刘委员!”

满头大汉的头点了下,坐下介绍声又起,这里叫野坑坳,这一带地势开阔,当年寸草不生,据说60年代末还在这里办过初中,80年代搬走,周边有不少住户……

这怎么可能?!要不是一村之长的向导介绍,打死也不相信,这山高林密,一路荒无人烟的山坳可能有学校,还有人住?

真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叮铃一铃!叮铃一铃!”

信号或强或弱,手机有气无力地响,炳宣拿起一看,肖丽电话,这娘们啥事?

“哪个妇娘有约?”小沈问,“也太早了吧!”

“真对,是肖丽那肥妇娘,但约不会,总是扶贫有什么事?”

接通,果然,是报扶贫资料,要片长审核把关鉴字。

“哦,我在山上呢,你先放着,等下回来约你。”

“哪座山,乍不带上我,一定是去带妹子了。”

“对,带妹子了。”炳宣不置可否。

休息了片刻,前面还有好长的路要走,三个人不约而同分别从树凳上起来,拍拍屁股,走人。

50米远处,果然看见好多倒塌隆起的土堆,有块砖碎瓦陷在其中,这就是屋基。

一叉路口豁然在目,一看十分眼熟。

“这就是你们昨天走的那条道了,到这就走串了。”小袁书记指着右侧叉道说。

“哦。那袁书记,剩下这段故事以后再续,我们从这原路返回,好开车回去。”炳宣又急着扶贫的事。

“啊,回去,那么远。”沈姑娘反对。

“从这到两头都差不多远,我们边走边讲走得慢,用了50分钟,反正两边都是下山了。”小袁书记分析。

“我不走回头路,没感觉,向前走,每天都有不一样的风景。”小沈坚持。

“这么诗情话意,要么你和刘委员去走,我从这回村去,等下好接送你们。”

“行,我和沈姑娘继续走完剩下的小道,走深走透来”。

“不过,别走叉了,这一带以前打过仗,有好多地坑。”

“啊!什么。”

别说明了,她等会会害怕。炳宣赶紧使眼色制止。

兵分两路,仅表这支。

走着木子岭边,只见一个个地坑连着一个,总排不断,仔细看一层一层,昨天大家走得匆忙,又没人提示,所以没注意。看来这里瞒有故事。

“唉哟!刘委员你看,这么多洞,做什么用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kuaishuku.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