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九章 地理决定论:华夏与日本-第2/5页

加入书签
    因此,他们都觉得,或许是因为曹国公临时的问题,让姜星火没有准备好,只是随口发挥了一下,期待感,也就随之下降了。

    唯有道衍,在此时陷入了深思。

    道衍相信,如果姜星火没有一些自己独特的东西,是绝对不会讲出来的,如果那样,恐怕他宁愿什么都不讲。

    道衍开始推测起来,如果从地理决定论出发,像是姜星火所说,是什么“地缘政治学说”的基础,但听起来,似乎也就那样。

    可姜星火真的会讲这么无趣、老生常谈、没有实际意义的问题吗?

    如果仅仅是为了让曹国公了解一下琉球、日本等国家的起源,那恐怕,是真的让密室里的人感到失望了。

    姜星火微微颔首,他用手指在地面的沙土上,勾勒着一些图像。

    很快,一张简略的华夏山川地形图,就出现在了地面上。

    “接下来,要讲两大点。”

    “第一大点,地理环境决定国家形成!”

    “从外部上看,根据蒙古人西征的探索,在我们已知的世界里,华夏处于整个大陆的东部。”

    这一点毫无疑问,如果不考虑尚未发生的地理大发现,那么蒙古人西征,就是东方向西探索的一次最为深远的行程。

    正因如此,大明才比别的朝代,更清晰地意识到,这个世界并不小,最起码向西十数万里都达不到尽头。

    对于自己处于整个已知世界最东方的这个结论,也就很容易地接受了下来。

    姜星火见他们没有异议,继续说道。

    “而整个大陆的中心,其实就是现今帖木儿汗国所在的位置,也就是我们古人口中的‘葱岭’。”

    “在西面,由葱岭延伸向东的昆仑山和过去吐蕃所在的高原以及过去大理国所在的横断山脉,由西北向东南形成连续的一条,隔断了华夏与天竺之间的联系。”

    “在北面,则是上节课所说的那条季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构成了华夏的北部分界线,这两条由连续山脉组成的分界线。”

    “华夏整体环境封闭,北面大漠,西面高原,南面丛林,东面大洋,让华夏成为了一个单独的地理单元。”

    这一点很好理解,朱高煦和李景隆,都没有任何迟疑地就表示赞同。

    地理环境,确实决定了华夏成为一个整体。

    正是因为这种封闭的地理环境,让华夏上千年来,都能够形成整体的认同感,即便有数次乱世,但终将一统。

    “从内部上看,则是华夏这个整体地理单元内的分单元,依旧有着强烈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而这个中心,就是黄河-淮河-长江地区。”

    说完了外部隔绝的缘由,姜星火又继续说起了内部向心的原因。

    “在华夏这个封闭的地理单元里,黄河、淮河、长江穿行于半个华夏的土地,也流经了自然地理条件最好的地带,这三条大江大河,既能够提供肥沃的土壤,又能够提供水运以便商贸往来。”

    “同时,由于地理环境的制约,周边的地区,比如陇西、巴蜀、江南这些地区,往华夏的中心地区靠拢进行发展,比往外.譬如陇西向西域、巴蜀向云贵、江南向两广,要容易的多得多。因此,天然地黄河-淮河-长江地区就形成了地理向心力。”

    “正是因为在外部,华夏是一个单独的地理单元,在内部,华夏这个大的地理单元里的各种分单元,依旧有着向以黄河-淮河-长江地区为中心的华夏发源地靠拢的向心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kuaishuku.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