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立志图强

加入书签


    两月之期转眼快至,王猛仍如泥牛入海,毫无音信,李靖只能每天焦急地盼望着王猛回来的消息。自从苻坚得知王猛后,便让尚书吕婆楼一有时间就来太傅府等待王猛的消息,然而每次都失望而归,今天是两月之期的最后一天,他又亲自到太傅府询问了王猛的消息了,这已经是一月之内第三次,可知苻坚求贤之心若渴。

    其实,王猛早在三天前已经抵达了长安,但他没有立刻前往太傅府寻找李靖,而是找了一间僻静的客棧把自己关了起来,他要在里面静思三天三夜。王猛现在面对的是一个关乎自身前程的艰难抉择,他必须认真地去思索,前面的路是否可行。

    老师的警语一直在他的内心深处激烈地碰撞:“错其人,勿与语。说人主者,当审君情。此名士择君之道,慎之、慎之!”这是老师的一再忠告,虽说苻坚有求贤之心,然自古以来,治国之法何止千百种,更何况自己要面对的是一个以横蛮武力建立的胡夷政权和一个年仅二十岁的氐族君王。这真是千古未有之难题,而且解题的机会就只有一次,应该从何说君,苻坚将会如何选择。王猛虽雄才大略,但面对这样一个历史上从无先例的抉择,他并没有十足的把握能说动一个年轻的胡人君主去推行、实践和坚持自己心中的变法宏图。

    王猛不得不反复推敲,治国之道,纷杂繁复,究其根本,能形成共识的便是王道治国、道家治国、儒家治国、墨家治国、法家治国几种主流学派。王道、道家、儒家一脉相承,以德政、仁义、礼制、无为等为要旨,成功的范例便是西周礼制,西汉的道、儒融合,当其时的确因这些治国之法使天下得以安宁,百姓得以生息,社会得以发展,文明得以延续。如果要胡夷政权尊崇礼教,实现汉化,推行王道,儒学治国,在法理上顺天应民,让天下归心使国家逐渐图强,似乎是最平和,最可行的。但在现今列强争雄,兵戈相见,强者为王的大分裂时代,根本不具有行礼教王道的政治条件。墨家到现在为止也仅是存在的一种理论学说,自创立以来就从未有国家成功实践过,墨家的“息兵”和“兼爱非攻”这两点为政主张,可以讲说是天下最正义和最简朴的学派,主张天下不分等级,不分远近,不分亲疏地爱天下所有人,反对侵略战争,维护天下和平。这种理想主义的学说,说最容易,但根本难以适用于治国当中,尤其在胡汉矛盾极其尖锐的大分裂时代,墨家的主张在任何一个国家都是行不通的。

    乱世用重典,法家学说无疑是目前最好的选择。王猛饱读经史,对各种治国之利弊了然于胸,推行王道礼制可以兼容各方利益,君臣所遇的阻力最少,而且不管成功与否,对推行变革之人没有什么伤害,君主至少可得一个仁德之名。但在天下分裂,列强争雄的大乱世,宣扬王道礼制无疑是与虎谋皮,成虚名而败实事,万不可行。推行法制可使国家迅速强大,但法家变法之道历来都是用鲜血铺就,以商君之大才终被车裂于市,申不害、吴起、李斯、韩非之流皆无善终。推行法家的根本前提是君主对于变法的坚定决心,二十岁的苻坚可有决心变法图强?商君曾对秦孝公说:法行半途不如不行,否则变革之人,一定会被受变法损害根本利益的巨大官僚势力无情地反噬,强国不成反受其害。所以要谋划国家大事的人,要事先权衡利弊得失,游说人主的谋士,要揣摩其内心的真实想法。一切的策划谋略都必然要以此为出发点,才有成功的可能性,这也正是老师毕生的精粹所在。

    经过了三天三夜的深思熟虑,反复推敲了天下之势,历经了多方利弊的权衡,王猛终于决定要走出人生最关键的一步抉择。

    日渐西沉,吕婆楼仍在太傅府内等候,但期盼的消息一直没有传回来,估计这次又要失望而归。

    从满怀期待到心灰意冷,李靖原本炽热的心也慢慢转冷,难道王猛真的还不能割舍华夷之分,不愿入秦?就算史书上明明白白地写着,但真实的历史往往也不是与后世人所写的一样。但不论怎么样也应该寄一封书信来说明才对,想到在乱世之中,一个身负绝世才华的名士同样如此不重信诺,李靖不由深深叹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kuaishuku.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