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九章 盛世芳华

加入书签


    “叮”

    几十秒未到,全场响起一声清脆悦耳的提示音,数万联邦大学学子纷纷凝眸而望,在礼堂底部讲台之上,一个老人的身影逐渐清晰。

    老人八旬上下,身材刚健有力,须发皆白,仙风道骨,童颜鹤发,一身洗得发白的青绸道袍,银发用雕木发髻束起,微眯的眼睛黑白分明,神光烁烁。

    他迈步行至台前,神态悠闲,微微扫了扫在场之人,便开口朗笑道:“我是王泓,一介武夫,不通礼节,大家勿怪。”

    王泓顿了顿,单刀直入,道:“这是我的首例公开讲座,期间会交代一些习武经验及心得,如果觉得有用,众位尽可拿去!”

    杨心辰几人端坐于礼堂顶部席位,皆一瞬不瞬盯着前方的虚空屏幕,摒息等待着讲座的开始。

    “习武有内外功之别。外功指经过系统训练,使身体表皮部分抗打击、抗磕碰能力提升,达到外壮的效果;而内功不同,指习武者经过专门的方法训练,养气提精,藏神纳元,达到身体内壮的效果……”

    王泓颇有一代宗师的形象,侃侃而谈,不徐不疾,从最基础的部分说起,由内外功为引子,提及外练八法——手、眼、身法、步、精神、气、力、功,更点到即止透露出一些内功的独门练法。

    整个大礼堂鸦雀无声,在场数万人听得如痴如醉,只有老人健朗浑厚的声音悠然回荡。

    杨心辰亦是仔细倾听着,虽然早已背下其中的一些基本武学知识,但他很有耐心,一遍又遍的记下这些知识。

    他趁着老人说话的空隙,微微瞄了眼身旁聚集会神的同伴,暗暗感叹。

    现今乃是2312年,而距此一百多年前,伴随着被学者称之为“跨越星河”的科技大发展,沉寂许久的东方文化亦重燃了复兴之火。

    华夏文化的兴起,诸多民众如梦初醒,开始争相了解一些传统知识,不论是中医,还是传统武术,亦或是其它文化,都在这一百余年正本清源,得到继承及发展,往昔那种青黄不接的局面一去不复返。

    此间,经史、诗文、医药等领域诞生了一批又一批的大师级人物,而眼前正在讲授武学知识的王泓老人正是其中之一。

    杨心辰感概不已,这是一个文化盛世,如果没有一百多年来的复兴奠定格局,眼下这场武学讲座恐怕是民众茶余饭后的笑柄之一,更不必说到场如此入神倾听,静心学习。

    “……据明朝戚继光著《纪效新书·拳经捷要篇》所载:‘山东李半天之腿,鹰爪王之拿,千跌张之跌,张伯敬之打,皆今之有名者。’这腿、拿、跌、打,就是如今的踢、打、摔、拿……”

    王泓老人说着,满面红光,忍不住走下讲台,伸手提脚,一边比划,一边指导,道:“拳术有踢打摔拿四种踢法,踢指腿法,打指拳法,摔指摔法,拿指擒拿法……”

    说道实战部分,老人一改此前稳重镇静的宗师形象,精神抖擞,一会如金鸡独立,一会又如猛虎下山,各种武学技巧在他手下一一展现。

    “叮咚!”

    时光飞逝,四十分钟的时间眨眼而过,在场众人被一道铃声惊醒,脸庞都不禁闪过一抹不甘之色。

    “王大师真不愧是武学大师啊,四十分钟的讲座,获益匪浅!”

    徐子溪忍不住赞叹出声,打破了礼堂的平静,磁性的嗓音带有一丝不羁,吸引了礼堂上下诸多目光。

    杨心辰坐在一旁,感受着射来的一道道诧异眸光,完全想不到此刻竟成了全场焦点,顿时浑身不自在。

    “闭嘴,安静一点!”他低叱一声,连忙伸手,压住张头望脑的徐子溪。

    这一幕发生在礼堂顶部席位,距离一层讲台数十米,杨心辰稍稍放心,期望没有扰乱到讲座的正常进行。

    “诸位,讲座结束,王某三生有幸,到此指点众多天之骄子,师徒授学之缘虽然短暂,但日后如果有人能仗剑闯出一番名堂,老夫定宽慰不已。”

    王泓老人眯眼抚须一笑,望了望无数期盼的目光,挥手阻止走上前台的主持人,又朗声笑道:“既然讲学部分完了,那么我们就来一场实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kuaishuku.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