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赚多赚少是个问题

加入书签


 “你瞎说啥,你看看这是野鸡蛋还是蛇蛋!”宋开富见不得自家弟弟这样质问自己的闺女,老实地就着他回。

 他指了指桌上的蛋壳。

 蛋壳是青绿色的,不是粗糙的白色。

 一看就知道这不是蛇蛋。

 宋开强疑惑了:“这……”

 不是吃蛇蛋中毒,那还是能啥!

 “二叔,二婶她是不是菌子没炒熟?”宋乔问。

 “菌子?”宋开强更疑惑了,“什么菌子?”

 “是二婶自己要拿的,我们采了一些菌子,二婶非要拿一些过去吃,二姐还让她做熟了才能吃,二婶肯定没乖乖听话!”

 小甜甜站起来,补充道,“她自己不听话,怪她自己不能怪我们,我们也吃了,我们都没事!”

 油滋滋的小嘴一张一合的,把宋开强说懵了。

 他垂头,就看见桌上摆着的空碗。

 其中一个碗底还留着不少油,剩下不少大蒜瓣和干辣椒壳,看着就很好吃……

 是炒的菌子吧!

 小甜甜又说了一串,宋开强终于回过神来,顿时一张脸又羞又恼:“你说你们二婶是吃了菌子?”

 “嗯,她拿的了大概一斤多的鸡枞和几朵见手青。”

 宋开强闻言走出去,气冲冲地去了灶房,别说菌子了,就是菌子根上带的泥巴都没有看见。

 这个瓜婆娘,肯定是自己偷吃才中的毒!

 偷吃也就罢了,还一锅全都吃完了。

 估摸着是听见他们回来了,还没弄熟就吃得干干净净。

 也不怕被烫死。

 老两口还等着宋开强送赵玲去卫生所呢。

 这一会儿的功夫都吐了两三回了。

 结果宋开强进屋后就没再出来,等宋老太进屋去喊人,便瞧见宋开强正躺在床上呼呼睡大觉。

 老太太顿时气得头顶冒烟。

 赵玲拉了几回,眼见着快整虚脱了,宋开强这才磨磨蹭蹭地起来,带她去村卫生所拿药。

 可把赵玲折腾得够呛。

 这两天连轴转,宋乔洗完碗后便躺在床上休息。

 宋乔摸了摸床下放钱的位子,开始琢磨上做土特产的事。

 她们大石村背靠大山,前面有一条大河,大石村相对平坦。

 自从河面上的石桥修好后,附近的村民就会拿东西到他们村来交易,渐渐的形成了集市。

 80年代中后期,集市发展最鼎盛之时,每逢赶集,一场能卖光6-7头猪,可见这一片地区人们的消费能力。

 集市上有专门的屠宰场、戏院和打铁铺子,石桥下还有运船来往,可谓是热闹非凡。

 宋乔曾经在山上找菌子,挖冬笋,然后坐船到隔壁市,再转火车到省城去卖。

 一天的功夫,能赚不少钱,就是太折腾人了。

 宋乔记得清楚,这个集市是逢3、6、9赶集。

 可惜,成也环境,败也因为环境。

 随着后来通往城镇的交通越发便利,加上这个集市很大程度上是依赖煤矿资源,在沈越使用钞能力修建大坝后,这片山发展成渝西省风景区,昔日辉煌的煤矿全部关闭。

 这个集市也渐渐消失了。

 宋乔为此惋惜过好几回。

 想到这,宋乔还挺佩服沈越的,真是凭一人之力改变江市这片地区的经济和无数农人的命运。

 是真大佬。

 她要不要提前抱大腿?

 明天就是赶集的日子,宋乔原本打算去看看能不能买到芒硝,她做点西瓜霜拿来卖。

 可刚才二婶的事情给宋乔提了个醒,这种带点药性或者有明显风险的东西,她还是先别碰了。

 想到地里红彤彤便宜的大西瓜,宋乔觉得自己损失了不少钱。

 不不不,她要转变思想。

 她现在是不差钱,她要的是积分,要积分就必须交易。

 宋乔不自觉地想到刚才的笔筒。

 这时候人们认知里的这种物件和家里的碗、罐子之类没有区别。

 甚至村里好些人这时候的把“古董”叫做“四旧”,认为是破烂玩意。

 她记得后世有一个名人就是靠倒腾这类东西起家的,他还不好意思上门去收,只好找收破烂的人,在他们手里买。

 后来,人家靠着这些“破烂”身价十几亿。

 宋乔觉得自己收这东西简直占尽天时利地,有系统在,她不愁销路,不愁收到假货被人坑骗。

 唯一愁的地方就是她不能明着收。

 靠系统好赚钱,可惜钱不好见光。

 她现在要先赚一笔“能见光”的钱,不仅要让村人觉得她赚的钱正常又要让他们觉得她确实赚了钱,但这钱赚多赚少得有分寸。……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kuaishuku.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