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我的军阀父亲

加入书签


    东晋安帝义熙五年,己酉年,扬州建康城

    这一年,刘义符四岁,前世作为一个普通大学生,这也是他来到这个世界的第四个年头,虽然自己有时候会遗憾没能到秦汉盛唐,繁宋强明之朝,但毕竟自己也是穿越大军里的一员了嘛,能再活一世还要什么自行车。

    此时他正刘府的院子里,躺在一张有靠背的胡床上,仰着头,目光有些呆滞地看天空的云朵——请不要在意,这是刘大傻……哦不,刘大少的枯燥日常生活,乏味且平淡。

    说来胡床这玩意在古代指的是那种可以折叠的交椅,据《后汉书》记载:“灵帝好胡服、胡床、胡坐、胡饭、胡箜篌、胡笛、胡舞, 京都贵戚皆竟为之。”灵帝就是东汉桓灵二帝中的汉灵帝,总之只要是带“胡”的,咱灵帝都喜欢,类似命名规则,类似于后世沿海地区的舶来品都会加一个“洋”字,比如有洋钉、洋油、洋火、洋芋、洋葱等等。

    椅子在此时还未走入平民之家,更多的还是供给上层使用,刘义符也特别喜欢用这个,靠在蓬松柔软的靠背上,显得无比自由舒坦,无怪乎灵帝也喜欢,坐习惯了的人,鲜有不喜欢葛优瘫的慵懒的。

    刘义符在椅子旁边高桌上摆着一盘去皮切成一块一块的香瓜,用铜盘摆放着,插着一根竹签,正中间还有一个小碗装着蜂蜜,当然,甚至不需要自己动手,只要自己想要吃的时候歪头示意一下,就会有小侍女插着一块香瓜然后在蜂蜜里浸润一下,用罗帕虚举着把瓜瓣送到嘴巴里,完了还很细心的帮他擦了擦嘴,嗯,简直是万恶的封建社会。小刘义符一边享受,一边批判。

    东晋偏安江左,距离“衣冠南渡”业已近百年的历史,北方人虽然陆陆续续大规模的向南逃命,逃命不太好听,嗯……叫移民就顺耳多了。

    大规模的移民给南方带来了新的生活和先进的生产,通俗点讲就是南方大大滴发展了一波,当然这其中有很多的政策里,都有北方移民者的影子。

    北方侨人有影响力后,就开始在江左一带建立起很多侨州郡县,是按照北面郡县命名的,大多在州郡前面加个“南”以区别落入北方五胡手中的“北”州郡,除了给南方人刷一波自己的存在感,估计也是想表达一种正统在南方的态度吧,但其实这样命名州郡还是给行政区划分带来了不少困扰。

    另外,从语言的角度也能窥见一斑,一开始上层统治阶级的口音很多都还是关中一带的“洛阳雅言”,因为中央轮流掌权的王、谢、桓、庾四家都是北方的南渡士族,所以以他们为代表的上层说洛阳话很正常,但毕竟现在的中央办公点在江南,在建康,朝堂之上也有许多江左士族,这么些年和这边的土话也交汇融合成了所谓的“金陵雅言”,成了此时的官话。

    小刘同学牙牙学语的时候,就感受到了此时的口语和后世的首都音为标准的普通话语音语调上有诸多不同,这个官话里面似乎还混杂有广东梅州那一带的客家话,总之乍一听,有点外语那赶脚了。

    北方人跑路到南方这么些年,官话其实也趋向统一,还好自己是小孩子,语言学习上总归是有天分的,慢慢刘义符也知道了自己家的一些情况——自己家祖上好像和刘邦攀得上亲戚,但到自己老父亲这一代,也只是和刘邦攀得上亲戚了。

    刘姓在汉代或许能吃上公家饭,但是现在么……

    尤其是以中山靖王刘胜为代表的皇室有着一流的造人能力,经历了这么几百年的开枝散叶,子孙遍布全国,现在估摸着飞到天上,在人口密集的地方浇一盆水,都能淋到几个姓刘的,然后几个人再互相交流下,大概率会发现自己家谱上的祖宗几百年前是一个,嗯,对,一百多年前那个卖草鞋的刘备就是“草根刘”杰出代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kuaishuku.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