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焦尾

加入书签


    胡人落泪沾边草,汉使断肠对客归。

    慕容薇眼波流转,询着红豆的话语转过头去。古朴的汉白玉莲花琴台上,安静地放置着她的古琴焦尾。

    兜兜转转。父皇当年赐下此琴,此后随她远嫁建安,又随她重返西霞陪在废宫,一路漂泊,如今好端端摆在她的面前。

    父皇藏有两把名琴,一名绿绮台,一名焦尾。当时绿绮台给了二妹阿蕙,她得了这把焦尾。

    世传焦尾古琴是蔡文姬之父蔡邕所制,当年她在建安宫内,偶尔拨弄琴弦,由蔡邕想到文姬归汉,难免日日对琴垂泪。

    自己虽然有家,却也毕生难归,尚不如蔡文姬有一日可以归汉。

    岂不知真正抱琴归家的那一日,才知道家已无家,国已无国,她的遭遇比蔡文姬更甚。

    慕容薇手抚焦尾,遥想当年,经过了大悲大喜,心绪竟然一片空明。

    命流苏焚香烹茶,自己沐浴更衣,慕容薇换过一件淡雅裙衫,这才缓缓移步琴台,端正地坐下,轻扬素手调试了琴音。

    红豆司琴,平日将琴保养得极好。慕容薇弦音一起,泠泠淙淙,听得那琴一如旧日,音色极美。

    虽然琴技平常,有焦尾在手,加上前世里日复一日抱琴慨叹,慕容薇将《胡笳十八拍》奏得曲调悠扬。

    随着琴音,慕容薇漫声吟唱,声音清远高绝,袅袅余音绕梁。

    歌与琴音相合,和着窗外飞雪,渐渐融为一体。琴声愈悠,歌声愈清,即婉转又悠扬。即有无限的酸楚,又添几分壮志凌云的豪气。

    流苏粗通音律,合着节拍细细听来,竟也受到感染,眼中渐渐噙了泪。

    去国怀乡,有家难归,归来两难,慕容薇眼前又闪过昔日建安宫中的画面,曲调越发高亢哀婉。

    指风一变,化做高亢。千难万难,又有何妨?守我亲人,报我家国,魏巍西霞,万寿无疆。

    慕容薇信手挥出,已然脱去《胡笳十八拍》原先的曲调,她随心而出,漫声吟唱,渐渐端肃的眉间化做一片凌然。

    从未曾见公主习过此曲,琴音相合却如此熟稔。流苏不敢打拢,默默收敛情绪,往炉中添香。

    一曲终了,慕容薇心潮澎湃,眸中也有水波潋滟。她以手指压住琴弦,默默静坐片刻,方慢慢起身,吩咐红豆依旧将琴收好。

    轻柔的脚步声起,香雪已在帘外站了好久,不敢打断慕容薇抚琴。直待红豆将琴收好,才挑了帘子向慕容薇微微曲膝:“公主,禧英郡主方才递了帖子,说是明日里来向皇后娘娘谢恩,问公主可得空一见?”

    “兰姐姐故弄玄虚,她手里有进宫的对牌,偏每次都先递什么帖子”,一曲完毕、身着素服的慕容薇好似从骨子里多了几分娴雅贞定,叫流苏看得有些发楞。

    慕容薇转向香雪,说道:“传话与禧英郡主说,偏她这么一本正经,本宫亲自焚香煮茶,扫榻以待。”

    流苏回过神来扑哧笑了,将滴了香露的铜盆放在蓝白釉金线瓷墩上,绞了帕子为慕容薇净手。

    她娇俏俏扬起一张白生生的小脸,边笑边说:“若是禧英郡主知道,要公主亲自焚香煮茶跟扫榻,还不知道要怎样罚奴婢。这些琐事都交由奴婢们来做,公主只管与禧英郡主闲话,可好?”

    流苏将“亲自”二字咬得极重,听得红豆与香雪都掩口轻笑,方才听琴的沉郁松动了好些。

    自由往来璨薇宫的,除了二公主慕容蕙,便只有这一位禧英郡主,流苏晓得她的份量。慕容薇琴音所感,流露出无限的哀伤和激扬,流苏无从探查,亦无法劝解,却即轻松又聪明地将话题引开。

    腊月里宫中休了女学,弹琴与歌舞不再修习,慕容薇只需每日临一张字帖,待年后交给授课的韦娘子。

    早间无事,便命流苏磨了墨,准备在夏兰馨来之前先做完功课。

    慕容薇平日多临卫夫人的帖,一手漂亮的簪花小楷到也应手。闲来翻阅书籍,看到卫夫人师承钟繇,钟繇的字却又传自蔡文姬,想她这一生坎坷飘零,不由心下唏嘘,吩咐寻个蔡文姬的帖子来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kuaishuku.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