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9章 新任务

加入书签


    成人后的主要特点就是不自由。

    两个多月后,少平忙完所有的事情,一回到学校,就接到了新的任务。

    “接上级任务,咱们学校要派人参与治沙考察,总结经验,找出一条可持续的治沙道路。”

    杨老师接过少平的课题报告,还没看就说出了新的任务。

    “老师的意思是上我去?”

    老师翻看着少平的报告,说道:

    “嗯,‘欲治土先要治水’,‘欲治水则先要发展经济’,‘治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治土的基础之上发展经济,才是一个可持续的办法’,有见地,有高度,就凭这几个观点,说明你这几个月没有浪费。看来,我的推荐是对的!”

    杨老师赞赏的看了少平一眼,“上面的这个任务,很重要!你有这方面的兴趣,还是学校里为数不多的有经验的学生,沙和土,本质差别不大,我看你去最合适。”

    “毛乌素吗?什么时候去?”

    “正确!考试完就走吧,先看一看,熟悉一下,有什么要做的,来年春天正好赶趟儿。”

    毛乌素,少平是想去的。

    那块位于位于本省和蒙省南部、宁省盐池县东北部之间巨大沙地,面积达4.2万平方公里,沙区年均温6.0-8.5℃,东部属于淡栗钙土干草原地带,西部属于棕钙土半荒漠地带。

    每年,随着高寒气流从西伯利亚吹来,路过毛乌素携带大量风沙,经定、靖二县吹入黄原,差不多每年清明前后都会准时到来。

    届时,漫天尘雾,白天入夜,门窗都挡不住的浮尘,无孔不入,往往一夕之间,窑内浮土有一指厚,炕上、柜里、锅内……到处都是。

    后世,国人们无比自豪那里是被人类首次征服的沙漠,赞美那里不断涌现的治沙英雄,自身也与有荣焉。

    所有的宣传,让人们把那里作为“人定胜天”的现实例证,在少平看来,无论影视还是宣传,都让人们陷入了两个误区。

    过分夸大了个人努力在治理沙漠上的作用,却遗漏了,国家在这里面起的巨大作用。

    让人觉得没有人治理不了的沙漠,却隐去了,那里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其实,那里治沙是有天然条件的。

    那里本来就是畜牧业比较发达沙地牧区,自宋元以来才开始沙漠化,土地沙化时间并不太久。即使沙化了,固定和半固定沙丘也占很大比例。

    实际情况是,当地降水是比较多的,年降水量250-440毫米,而且集中于7到9月份,形成了规律性的雨季,非常有利集中植树造林,有利于初期植物的生长需要,成活率很高。

    还有,国家在这里的事情上措施很得力,而且持续了下来。

    为改变当地生态环境,在国家支持下,早在五零年,省里就制定了“东自府谷大昌汉,西到定边盐场堡,营造陕北防沙林带”的规划,并且允许承包国营和集体的荒沙、荒坡地,动乱年代都没停止过。

    治沙有补贴,沙地也有产出。

    有力的政策下,榆林有44万户农民先后承包了荒沙地等超过900多万亩,大量的人参与,也挣了大量的钱。

    “老师,据我所知,自五十年代开始,那里的人们就积蓄了足够的治沙经验,‘引水拉沙’,‘引洪淤地’,‘网格治沙’,‘障蔽固沙’,‘飞播造林’,开始大力兴建防风林带,到今天为止,已经近二十年了,早就成果斐然,还要总结什么经验?探寻什么‘可持续治沙’的道路?那不都是现成的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kuaishuku.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