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九章赵抚宁借势造势 曹辅同兄弟重逢

加入书签


    赵抚宁派往曹凯驻地调查情况的情报人员全部返回,向赵抚宁详细汇报了到达曹凯驻地后的情况。他们先去拜会曹凯,向其询问铁蛋所部的情况,曹凯不但一无所知,而且听到铁蛋等人的失利和下落不明后也深感诧异。在曹凯那里没有打探出消息,他们又在当地展开秘密调查,没有迹象显示曹凯在说谎,也没有发现曹凯及所部有任何异常。

    此时的赵抚宁已经和李丁取得了联系,并得知了黄崖湾乡失守的具体情况。刚得到消息时火冒三丈的赵抚宁此时已经平静下来,事已至此,无法挽回,只能寻找新的机会,他经过一番深思熟虑后,为李丁和小五点布置了新的任务,而自己精心编排的计划依然在按部就班的进行着。

    赵抚宁的办公桌上放着一张从解放区带来的通缉令,通缉令上赫然写着李丁的名字,借这张通缉令赵抚宁早就编纂好了一篇文采飞扬的文案。

    他在文中引经据典,称解放区的百姓在八路军治下,已经饿殍遍野,民不聊生,奈何百姓手无寸铁,无力反抗,只能坐以待毙,都在期待**解救众人于水火。

    在他们倒行逆施的暴政下,一些有良知的基层干部,已经勇敢站出来,公然反对高层的政策;那些不甘被迫害的乡绅富户,正在自发奋起反抗,以保全性命和家财,一些热血百姓,也不断加入到抗争的队伍中来,为了家人能更好的活下去,不惜以死相搏。

    然而,就是这些最基本的诉求,当局非但没人理会,反而对这些异议人士,展开了疯狂的镇压,为民请命者死伤无数,侥幸逃脱者依然被四处缉拿,李丁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

    追求进步的李丁,是八路军的基层干部,深知民生疾苦,事事体恤百姓,深得百姓拥护,眼看着水深火热中的百姓生活难以为继,便毅然决定脱离八路军,追随中央政府,他振臂一呼,应者云集,乡里的大部分干部都愿意追随其一起奋起反抗,迎接**的到来,随后更是有大批的乡民加入。但是他们的行动遭到了当局的血腥镇压,追随他的干部们纷纷战死,乡民被逼四处奔逃,李丁侥幸逃脱,又被到处追杀。

    赵抚宁在文章末,附上了李丁的通缉令,一篇图文并茂的新闻稿便写成了,命人即刻送往《大公报》刊发,随后国统区的各级媒体纷纷转载造势。

    国民政府掌握着媒体的喉舌,在赵抚宁颠倒黑白的描述下,引起了国内外人士的广泛关注,纷纷表达了对解放区内状况的担忧,一时负面舆论铺天盖地向我党扑来。由于我党发声的渠道有限,不能及时将解放区内的真实声音传播出去,导致我党高层遭受到了不明真相和别有用心者的攻击,为解放区的施政带来巨大的压力。

    赵抚宁的军事斗争虽然失败了,可他要的宣传效果达到了,对李丁的一纸通缉令,犹如当年在卢沟桥上莫名失踪的RB兵一般,影响力巨大,险些由此挑起内战的爆发。

    赵抚宁的表现,令戴老板很满意,令蒋校长很满意,赵抚宁的少将梦指日可待。

    然而让赵抚宁始料不及的是,戴笠于三月十七日在从青岛飞往南京的飞机上失事,由于当日雷雨交加,飞机无法在南京机场降落,只能转飞徐州机场,结果转飞时坠毁在南京西郊的岱山。

    赵抚宁的少将梦再次搁浅。不禁嗟叹:“俯首十年残躯老,终是一朝梦难圆!”

    统一大业尚未完成,革命工作仍需继续,戴老板死了,还会有新的掌门接任,不论谁来,都对自己的前途起着决定性作用。在戴老板的继任者还不明朗之前,赵抚宁必须使出浑身解数,趁热打铁,把敌占区的情报工作、肃反工作做好,以博得新任长官的垂青,迎来自己的再次腾飞。……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kuaishuku.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