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鹿鸣假期试经商 司机忠告话江湖

加入书签


    第十六章

    暑假到了,放假后,大部分同学都回到了农村老家,已经是成年人的学生们都能帮着父母干些田地里的农活,多少可以减轻一些父母的压力。鹿鸣和耿涛没有回去,他们受到廖中华和徐三虎打工挣钱的启发,俩人在私下里合计了很久,想着放暑假的时候能在县城打点零工或者做点小买卖,这样多少挣点钱也可以贴补家用,减轻些家里的负担。和徐三虎一样去工地做小工,鹿鸣还是有些拉不下脸来,也怕自己承担不了那繁重的体力劳动。经过俩人的深思熟虑,他们做了一个决定,在县城赶会的时候卖服装。之所以会选择卖服装,是听人家说服装利润高,销得快,即便卖不出去它也坏不了,放几年还一样可以拿出来穿。

    打定主意的鹿鸣和耿涛,最先要做的事就是筹备资金,他们计划每人出五百元,一共带一千元去进货,按照听来的消息,利润是翻倍的,进一千的货就可以挣一千元,这个利润是相当有诱惑力的,这可是鹿鸣和耿涛一学期的全部开销。鹿鸣和耿涛都和家里说明了情况,都没有反对,家里每人给凑了五百块钱的本金。

    每年的阴历六月初六就是中都县物资交流大会开幕的日子,会期总共是十天,全县的父老乡亲基本都倾巢而动,扶老携幼来参加这一年一次的盛会。主会场基本每年都设在中都县的花园广场,会上有唱戏的,耍杂技的,演马戏的等。当然更多的是做买卖的,整个会场里三层外三层都围满了小商小贩,有卖衣服的、卖玩具的、卖食物的、卖农具的、卖针头线脑的、卖老鼠药的,只要你想要的这里没有找不到的。这个物资交流大会那绝对是农民的嘉年华,辛劳之余,可以在这里悠闲地看几场演出,缓解身心的劳累,虽然都是草台班子,但是唱念做打也都有板有眼地轮番登场,不时地迎来看客们毫不吝啬的掌声和喝彩声,当然,最重要的是这是农民朋友们能消费的起的精神生活。看完演出的人们,一家人围坐在临时搭建的小吃摊位上,来上一盘猪头肉,几碗凉粉,一盘子炸糕开始大快朵颐,有爱喝一口的男人们就来个老寿星(外观为老寿星图案的透明塑料包装白酒),家庭条件稍好的人家还会点上几瓶钟楼啤酒,给妇女儿童来上几个小香槟。酒足饭饱的人们就开始在喧嚣的会场里转悠着买自己心仪的东西,男人们大多都是想着家里的农具该添置或新换什么了,而女人们大都想着买点洗头抹脸的和针头线脑之类的东西,呼喊着男人和孩子们过来试试新衣服,忙完这些后就轮到不停纠缠的孩子们了,塞个五毛一块过去,孩子们手里就多了个棉花糖或者是飘着的气球。在场地稍微开阔些的地方总会放置几个简易的旋转木马和碰碰车之类的,和这些儿童游乐项目混在一起的就是那些气枪打气球,套圈之类的博彩游戏,一些禁不住孩子纠缠的家长就嘴里叫骂着被孩子拉到了这里,花上三块五块让孩子乐呵乐呵。这热闹喧嚣背后隐藏着的是巨大的商机,每天散场后小商小贩都在沾着唾沫清点这一天的收益,当然,那些混迹在人群中的梁上君子每天也收益颇丰。

    离物资交流大会开幕还有五天的时间,鹿鸣和耿涛就按约定的时间来到了中都,见面后,耿涛把五百元整钱都交给了鹿鸣,鹿鸣连自己的那五百元一块儿叠好装进裤衩的口袋里,俩人身上留了几十块钱的零钱留着路上用。进货的目的地在常山市南三条批发市场,中都县每天晚上都有一班专门拉着商贩跑南三条的大巴,去的时候光拉人,回来的时候在车顶的行李架上满满地装一车顶货物,货物上边再用一个巨大的网兜罩住绑紧,拉不下的和小包的货就放到车厢的过道或者车座底下。每个人单程车票是五十元,回来的时候拉的货按体积大小再另外收费。前几天就把这些情况调查清楚的鹿鸣和耿涛,不到五点就急匆匆地赶了过来,车上空无一人,司机在树荫下打着盹儿。鹿鸣和耿涛想多了解些进货的信息,就来到树荫底下和司机攀谈了起来。经常跑这条线的司机对进货的人都很熟悉,见他俩是生面孔就问道:“你俩是做什么买卖的?怎么没见过你俩进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kuaishuku.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