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六章 分田风波

加入书签


第246章分田风波

过完十五,罐子村一年一度的春耕备播正式开始。

和往年一样,王连顺分出部分社员准备春耕,剩余人继续淤地坝。

在他的带领下,罐子村二队用了十年时间,在东山峁修建出八条土石坝,新增近百亩田地和二三百亩山林。下暴雨时,条条崖沟再不会流黄泥汤。

这也是王连顺最大的功绩,他对此非常自豪。

不过今天上工的时候,王连顺眼睛里多了一份慌乱。趁着大家运土的功夫,他悄悄把王满银拉到旁边询问道:“满银,你消息灵通,听到啥风声没?”

“连顺叔,你稀里糊涂来一句,到底想问啥?”王满银不解的询问道。

“就是包产单干,年前咱们村里来的那个补锅匠,当时说外地已经开始实行了……我还以为是胡扯八道。昨天胡永州过来,提到咱们原西县也要搞包产到户,到时候不再有大集体了。和之前一样,各家种各家的地。这应该是假的吧,肯定是坏人造谣!!”

说话时,王连顺脸上带着希冀,又有几分说不出的恐慌感。

“连顺叔,这事儿恐怕是真的,你没注意咱们村广播里提过吗?”王满银知道对方在担心什么。

原本努力了几十年的事情,突然要彻底变了,一时无法接受。

不过这是大势,仅凭王连顺一人改变不了什么。而且对于社员们来说,估计大部分心里都是愿意的。

自家的地,当然自己做主。

对于王满银的判断,王连顺还是比较信服的。越如此,他愈发六神无主:“你说咱们干好好的,怎么突然要分开……不分行吗?咱们二队日子越过越红火,每年粮食够吃,分红达到一块钱,整个原西县独一份!到时候真公社有决定,咱们可以扛着不分田。”

“连顺叔,这就不是咱们能决定的了,到时候要看大家的意见。”王满银无奈的摇摇头。

二队的确搞得很好,但如果有选择的话,他更愿意分开干,更别说其他社员们。大锅饭始终没有自家做的有味道。

至于王连顺硬扛着不分……王满银觉得这种坚持没什么意义。

一旦人心散了,勉强捏在一起没什么用。后世唯一成功的两个样本,是因为本身就有村集体企业加成。但想要做到这一点,太难了。

“如果真分田,你说咱们队里置办的东西咋办?总不能拆了零件,一家分点吧?”王连顺不甘心的问。

这十年时间,罐子村二队置办了不少家业。现在有两台手扶拖拉机,还有一台打面机,两台抽水机和各种农具。

“这可不行”王满银赶忙劝道,“真把机器拆成零件,各家都用不成,到时候只能卖废铁,最好是作价卖给个人……”

一番交谈后,王连顺似乎整个人精气神一下子垮掉。

他原本觉得自己还能干几年,争取让罐子村二队社员们家家吃上大米白面的。

不久后,石圪节公社突然召开大会。

回村时,王连顺脸上重新带着笑意登门:“满银,你知道我们今天开会啥内容?公社传达上边的文件,专门交代各村生产队长,不准分地!”

有公社的话,他觉得算是吃了定心丸。

“那就等等再看吧,”王满银只能如此回答。

无论风向如何变化,他已经决定按照自己的步子走下去。开春,王满银先从空间里砍了很多马茹子枝条,在场畔外土坡上扦插了两圈。又撒下不少草籽,而后用空间水浇灌一遍。

连带的,猪圈旁整理出一块菜地,差不多有半分。

如果种植青菜的话,够他们一家五口人吃了。

下一步,他王满银准备修水窖,打机井。这样以后自家用水就方便许多,不用每天再去村里来回奔波。

等明年手里有钱,还可以将整个场畔做成水泥地,边上弄几处花坛。

包产到户后,各家关起门过日子,自己当然怎么舒坦怎么来。

***

进入三月,刮了几场老黄风后,灰突突的黄土高原再次浮现出点点绿意。

向阳崖畔上,黄花郎开出金黄的花朵。

东拉河边的柳树,不知不觉抽出细叶。山塬间的桃杏枝头,长出粉红的花蕾。

星期天,王满银再次带着家人去双水村做客。吃饭的时候,他提起想让老岳父家开代销点的事儿。

“满银,你想啥哩,我咋能这么做!罐子村有你家的代销点已经够了……”听完,老岳父连连摆手摇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kuaishuku.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