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四章 毛驴怪了

加入书签


至于刘向阳,则非常郁闷。

   他原本对上大学抱有很大期望,结果在公社里顺利通过推荐,反倒被县知青办给直接否决掉。

   虽然白明川据理力争,却没有任何效果。

   知道结果后,王满银也有些无奈,只能说这家伙运气不太好,只能继续在村里等待下一次机会了。

   不过随着秋收开始,刘向阳也没时间再郁闷。

   二队最先开收是东山峁十几亩稻田。

   和去年一样,村里请来石圪节公社的工作人员帮忙收割,现场称重,共同见证化肥样板田的效果。

   这次水稻亩产记录更加夸张,最高的一亩地竟然达到617斤,直接跨过黄河,紧追长江。

   当天晚上,公社广播就播出了一篇热情洋溢的稿子,将罐子村二队树立成化肥增产增效先进生产队。

   和去年一样,征得公社同意后,王连顺早早给每位社员分了十斤稻米。

   王满银家今年占便宜了,两个小家伙也分到人头粮。

   从去年秋后到现在差不多整一年,二队饲养的两群羊已经发展到一百多头。王连顺和几个干部商量过后,打算趁八月十五过节杀两头羊。让大家好好庆祝一下,顺便为接下来的秋收加把劲。

   算下来,每家差不多能分一斤羊肉,连知青们也没少。

   得到这个消息,二队所有人都沸腾了。

   换做往年,社员们或许会把羊肉腌起来慢慢吃。现在很多人家决定奢侈一回,直接炖了吃个嘴油肚圆。

   更有的特意磨了几斤新米,和羊肉一起焖着吃。

   说到底,主要最近几个月家家婆姨都挣了不少钱,也舍得让家人吃好点。

   现在一队的社员们只剩下羡慕。

   一步赶不上,步步赶不上。

   两个生产队只相差一年的时间,生活已经拉开差距。

   好在今年他们生产队也在村后修建一条土坝……最初打算种稻养鱼,可惜没有抽水机,只能改种成玉米。

   干旱时浇过一次,看长势收成应该不错,倒是个心理安慰。

   王满银家得了羊肉,趁着过节带到岳父家,又送出十多斤大米,大家一起开心吃了顿羊肉焖米饭。

   顺带的,就当给少安送行了。

   回家时,兰花又提了几斤红枣。双水村每年八月十五前后都会打红枣,老岳父家也分有不少。

   ***

   收完水稻没几天,生产队里又开始收春高粱。

   今年所种的五十亩杂交高粱格外喜人。站在地头望去,沉甸甸红彤彤一大片。不但产量高,而且颜色非常正确。

   庄稼好,社员们干起活自然带劲儿。

   王满银弯着腰,手中镰刀不断起落,将一排排高粱杆平铺在地上。

   忙乎间,还能够闻到一股呛鼻子的酒糟味儿,这是高粱成熟的标志。

   差不多半个小时,他身后就放倒了一大片。

   正忙乎着,就听旁边王福长一个劲儿摇头:“日怂的,邪门了……”

   “福长叔,你一个人叽咕啥哩?”王满银直了直腰,好奇地问。

   “满银,你说这事儿邪门不?不知道进财哥早上给毛驴喂了啥东西,两头驴愣是连庄稼都不吃。”

   “福长叔,你开啥玩笑,哪有驴不偷吃庄稼?”王满银一百个不相信。

   王进财是二队的饲养员之一,主要负责队里的大牲口。就算毛驴早上吃的草料再好,也改变不了偷吃庄稼的本性。

   “真哩,我骗你干啥,刚才赶架子车过来时,一不留神让两头驴跑地里。它们嚼了两口高粱穗,就又停下了。”

   “真的假的……”

   王满银刚打算继续回应,恰好听到中途休息的声音。

   他索性拿了一杆红彤彤的高粱穗,直接递到一头毛驴跟前。

   这家伙伸头张口,用舌头将沉甸甸的穗子叼起,大口咀嚼起来。

   “福长叔,你净胡说八道,这不是吃着……”

   王满银话没说完,又愣住。

   毛驴甩着脑袋,把已经嚼在嘴里的高粱穗扔出来了。而后根本不再吃,反而啃起沟边的荒草。

   带着疑惑,王满银捡起高粱穗放到另外一头驴子跟前。

   结果没什么区别。

   “连顺叔,富贵哥,你们过来看一下,这杂交高粱可能有问题……”王满银不由出声大嚷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kuaishuku.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