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一章 供销社被盗事件

加入书签


    第二种就是挖专门的红薯窖,分为明窖和暗窖。

    所谓明窖就是在崖壁上挖寒窑,这种一般高度比较低,窑口呈收缩状,里边没有盘土炕,也不设门窗,平时主要用来堆放杂物。

    当然,也可以用来存储红薯或者土豆,只要往上边覆盖一层厚厚的黄土,保温防寒效果还是很不错。

    至于暗窖,就是平原地带人们常说的地窖,在场畔上选择一处平坦地带挖竖井就行。根据自家红薯的多少,可以从竖井底部朝四周进行延伸,一般挖成葫芦状或者梅花状凹槽。一个大的凹槽能存四五百斤红薯,整个井能存两千多斤。

    黄土高原土壤干燥,地窖里边一般不会有积水。只要红薯表皮没有损伤,保存几个月完全不成问题。

    尤其背阴面那些红薯窖,甚至能够存到来年四月份。

    不过它的缺点也很明显,就是底部长时间不通风造成缺氧,人们陡然进入其中很容易窒息。即使在后世,这样的悲剧也时常发生。

    王满银小时候村里就发生过一例:有老夫妻俩想看看窖里红薯还剩多少。男人先下去,到井底就听不到动静了。

    女人惊慌失措之下,让孙子在井上拉绳子,自己拴着腰下去查看,结果同样陷入昏迷当中。

    他家孙子发现事情不对,没有傻乎乎下去救人,而是跑到村里喊人。

    当时刚过完年没几天,恰好有不少年轻人在家,慌忙拿来电风扇对红薯井内通风。

    又有人系着绳子下井,才把两人给背到井外。

    万幸因为救助及时,老夫妻俩最后平安活下来。

    经过这事儿后,村里人下红薯井时都小心了许多。一般会事先揭开井盖通风半天,或者放根蜡烛下去检验是否缺氧。

    不过王满银挖地窖倒不用考虑那么多,擦过红薯干后,自家只剩有三百斤红薯(有部分是王满银偷偷从空间里拿出的),所以下边根本不用挖太大。

    他连窑洞都挖过了,自然不会被一个小小的地窖难倒。

    一句话,棉袄一脱,抡起小撅头就开干。

    快到中午时,王满银已经挖出一个直径六十公分,近两米深的红薯井,周围场畔扔了一大片浮土。

    井口有点大,不利于后期防寒保暖。

    这不算什么问题,解决方法很简单:只要找几根木棍做横梁,再堆土将井口缩小就行。

    略作休息后,王满银又开始挖蚯蚓喂猪。

    总体而言,他今年尝试用发酵猪粪养殖蚯蚓是比较成功的。除了最初一段时间需要不断从空间里获取蚯蚓投放外,后期基本实现自给自足。

    尤其随着土粪增多,蚯蚓数量也在飞速增长着。

    不过因为不断往里边掺杂了大量野草和黄土,今年王满银家的粪堆特别引人注意。

    现在差不多有二三十个立方,比王大财放的那个土粪大卫星还要夸张。

    不知道明年交粪便抵工分时,王连顺会怎么计算。当然王满银无所谓……反正自己又不靠工分生活。

    如果生产队不要的话,正好用在自家自留地里。

    那么大一堆土粪,里边生长的蚯蚓数量也不少。

    一铁锨下去,最少挖出三四条,大的差不多有筷子粗。粗略估计,整个粪堆里能有五十斤蚯蚓。

    正是蚯蚓供应充足,自家猪仔长膘很快。短短七八个月时间,已经达到一百五六十斤。……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kuaishuku.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