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与梁拉娣的初次见面

加入书签


曹卫东是在机修厂的门口见到梁拉娣的。

她身上穿着机修厂工服,肩上挎着军绿色工具包,里面放着各式各样的机修工具。

随着梁拉娣走近,一股彪悍气质扑面而来。

是个糙人。

也是个秒人。

曹卫东感慨了一句,果然是巾帼不让须眉。

“梁拉娣同志你好,我是红星轧钢厂的采购员,同时也是阎老师的邻居,经他介绍过来的。”

梁拉娣爽朗的回答道:“原来是兄弟单位的,你好。”

曹卫东偷眼打量着梁拉娣。

如果要给梁拉娣评分,满分一百,那么梁拉娣至少可以拿八十分。

即便生过四个孩子,她却也和黄脸婆不沾边,甚至在梁拉娣的身上,看不到生孩子留下的痕迹。

身上虽然是灰扑扑的工装,但整洁、笔挺,藏不住她的凹凸,同样藏不住她的干练与英气。

当然,缺点还是有的。

梁拉娣肤色白的吓人,精神面貌也很差。

曹卫东一眼就看了出来了。

这是饿的。

想来也是,梁拉娣带四个孩子,日子肯定不好过。

梁拉娣拢了拢额头散乱的碎发。

“听说你想了解十卫乡生产队的情况?”

“是的,我们厂近期计划采购一批物资,我被分派到十卫乡生产队。”

曹卫东介绍起来。

“其实之前也有采购员和十卫乡生产队接触过,但一直没有建立顺畅的合作渠道,我也是想着试试。”

“毕竟稳定的采购渠道,不论对我们,还是对十卫乡生产队,都是一件好事。”

曹卫东的坦诚赢得了梁拉娣的信任。

她赞同道:“确实,家里的东西能卖出钱,乡亲们日子也能好过点。”

现在生产队都实行工分制度,干部和社员没有工资,都是挣得工分的。

只有到了年底分红的时候,根据生产队的收入,除留些明年的开支外,按一个工合几毛平均分配。

但是现在的日子难过啊。

劳动力多的还能多少分些钱,劳动力少的甚至要倒欠生产队的吃粮款,这些欠款都是挂在生产队的账上慢慢偿还。

所以农民想要赚钱,只能将自己家自留的农副产品卖出,又或者队办工厂有盈余,给大伙分红发工资。

曹卫东点头。

“所以我一直认为,采购对十卫乡来说是一项双赢的事情,而且我有厂领导开的条子。”

潜台词就是,我有条子,是正规军。

梁拉娣点头。

她和曹卫东说起十卫乡生产队的情况。

十卫乡生产队是京郊附近的村子,总共有七十多户人口,从白发老人到吃奶的孩子大概三百多口人,村里有两个大姓,外加几个落户组成的小姓。

村书记就是生产队的队长,姓卫,是村里的大姓之一,很有威望。

在生产队里,称的上领导的有三位。

第一个就是卫队长,他每个月都要坐着牛车去县里公社开会,带回来组织最新的指示。

第二位是掌握财政大权的会计。

社员想要置办些东西,手里没有钱和票,就要和生产队借,队长同意了还不行,必须得找会计。

会计不同意,钱票也是借不到的。

另外,生产队年底决算分配,会计有很大的话语权。

十卫乡生产队的会计姓梁,出自村子里的另一个大姓,

同时也是梁拉娣的同宗亲族。

而生产队最后一位领导,也是平日不宜得罪的,就是生产队的记分员。

记分员有记录工分的权利。

他的笔杆子歪一歪,也能决定一户人家年终分红是分钱还是欠钱。

精壮汉子下地干活,不怕记分员,但大姑娘老婆子们,就得小心巴结着了。

十卫乡生产队的记分员姓徐,是几个落户小姓推选出来的。

曹卫东听得啧啧称奇。

小小一个生产队,居然整出了三足鼎立的局面,实在是他没有想到的。

同时也有些庆幸。

如果没有梁拉娣介绍情况,他贸然找过去,大概率会碰钉子吧。

这时,梁拉娣幽幽的叹了口气。

“其实我们十卫乡物产还是很丰富的,背靠大山,山上满是野禽,野菜.......红薯也多,虽然吃多了胃疼,但总饿不死人的。”

“只不过......”

梁拉娣的话语中透着苦涩。

仔细倾听。

曹卫东明白梁拉娣发愁的原因。

十卫乡背靠大山,村民们又很勤劳,在半山腰和山脚下开垦了大片粮田,每年交完公粮,还能剩下不少东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kuaishuku.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