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飞马折翼记

加入书签


麻烦事一桩接着一桩,刚处理完创思并购,刚申报的飞马就出了个大篓子,某种意义上说问题的严重性要高上很多。

飞马科技作为军国重器的制造商,理论上是完全符合科创板的定位,就连交易所的人都称赞这些能应用在火箭、飞机外壳上的技术是实实在在的硬科技。

然而,问题出在大家都担心的补助收入确认这种财务处理上,好巧不巧的是另一家同行业公司也报了科创板,收入确认方式与飞马完全不同。这就尴尬了,因为相同的收入总归只有一种处理方式是正确的。

虽然我只是个挂名的签字人,平时可以不太参与,但出了事也跑不了,所以陈云开也会将每次与交易所沟通后申报的材料发给我看看,单纯从文字上看交易所并不倾向于我们,毕竟那家同行业企业的处理方式更谨慎。

但处于对航天航空技术的重视,交易所也并不直接否定我们,而是试图寻找一条中间路径让我们过关,所以在历次的问询中不断的让我们去找行业案例,让会计师出专项意见,甚至在最新一次的回复里我都隐约能感觉交易所已经基本结束问询,即将安排聆讯了。

就在大家安心的准备聆讯事宜的时候,一道霹雳如天外飞仙般突然降临,接到一纸通知:“兹定于某年某月某日对飞马科技进行现场督导,请各方做好准备。”

所谓现场督导,就是监管机构对于问询过程中某些重大问题无法从中介机构获得合理的解释,进而怀疑企业在某些方面存在不符合上市条件的事宜,于是就会动用这一手段,以监管机构相关人员为召集人,包括稽查、监管、审核等方面的人员,再加上外部的会计师团队,大约会有二十人的规模,对企业进行两到三周不间断、高强度的检查,根据检查结果决定下一步的审核进程。

一旦启动这一流程,证明这个项目已经被重点怀疑了,而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鲜少能够不发现问题,根据数据统计,大约只有百分之五左右的企业能挺过现场检查这一关,其中百分之八十在收到通知后就主动撤回了,免得查出什么问题影响到下次申报,如果涉及到欺诈发行,那就是涉及刑法了,更是没有人愿意去碰,或者说拿自己的职业生涯去赌。

“我认为飞马科技没有什么大问题,无非就是个补助收入的确认嘛,让他们来查就好了,必要的资源和关系我都会去找,很多相关方面的领导都表达了支持的态度。在这个节点上,我不会考虑撤回申报的!”袁老板是做科研起家,脾性颇为执拗,对于自己千辛万苦做出来的企业,绝不容许其上市工作半途而废。

“这件事我认为还是要从长计议。”陈云开作为现场负责人,了解到的内幕远比我多,说话也比较直截了当,“不仅仅是收入确认的问题,我们在关联交易、成本分摊等各方面的软肋也很多,肯定经不起现场督导的。”

听他的意思,还是希望鼓动飞马把材料撤下来,免得连累自己也要去背锅。他提到的那两个事我也隐约知道一些,关联销售的比例偏高且关联方有刻意扩大采购有增加飞马收入的嫌疑,成本分摊则完全是内部财务处理多年的不规范累积下来的,可能连工时都不一定对得上。

“我们作为律师,也觉得不要去冒这个险。”戴着一块厚厚的万国葡萄牙系列大金表的邹律师眉头紧锁,常年从事境外业务还造成了他说话时不时会夹带几个英文单词的习惯,“我认为现场DD的底稿资料并不是很solid,

这很容易被交易所抓住把柄,风险太大了,大家不要去冒这个风险,先撤下来再等待时机吧。”

说实话,律师比我们先明确提出撤材料还是出乎意料的,因为通常来说现场检查的核心问题在于财务,律师的压力应该没有那么大,而他率先跳出来表态至少说明他对于自己的工作底稿毫无信心。他嘴里翻来覆去讲了好几遍solid,我也是想了半天才明白指的是坚实的意思。

现场就只剩下低着头还没表态的会计师了,她在会议期间似乎是接到了来自总所的电话指示,在感受到袁总逼人的目光之后,她战术性喝了口水,艰难的表态:“我们认为接受现场核查的风险很大,但最终决策还是由袁总和投行商量后作出,会计师会全力配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kuaishuku.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