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征兆

加入书签


赵总跟我们闲扯了几句就去忙其他事了,岳云飞就开始进行具体的工作安排,先是拨通了薛岩的电话,开门见山的问道:“薛律师啊,好久没联系了,我们准备做一次再融资业务,沈总推荐了您,所以想问问您有没有兴趣参与啊?”

“岳总啊,感谢您和沈总记得我们!对于晶耀科技的业务当然有兴趣,我们一定会给公司提供最好的服务。”老薛快六十岁了,从业经历很久,执业风格比较谨慎稳重,对于上市后被金总换掉耿耿于怀,跟我发过好几次牢骚,这次有机会当然要抓住。双方在电话里就报价来回试探了几轮,不过还算比较友好的达成了一致。

“沈总,这是我们根据赵总的意见初步拟定的募投项目,大致的投资规模在十个亿,您先看一下。”小岳将电脑投影到了大屏幕上,跟我详细解释了投资的细节,包括设备、土建装修、人力资源以及其他流动资金,投资的方向是现有产品的升级换代,对准了目前最有利的5G概念,引进的也是世界一流的设备。

可以看得出,小岳很有决心要把这次再融资做好,对可研报告下了一番功夫,投入、产出、产能利用率、效益测算都很完备,简单浏览也花了大半个小时。

“岳总,你还记得我之前对你说过什么吗?那就是不要质疑老板的战略决策,尤其是他从事了近四十年的行业,要做好配合工作。”

“当然记得!所以对于赵总的要求,我是不折不扣的执行,尽可能将其落实下去,不要重蹈金总的覆辙。”

“还有后半句话,在老板的战略确定之后,你应该在执行层面好好考虑怎么能达到老板的意图。”因为跟小岳关系不错,我也说的很直接,“你难道不觉得募集资金八个亿已经超过了公司目前的融资和消化能力了吗?晶耀目前的市值不过四十亿上下,已经触及再融资规模的上限了。”

“这一点我也考虑过,不过老板这人您也知道,其他方面都愿意听我的意见,就是在设备投入这部分习惯了独断专行。”小岳解释的也很无奈。

“不如这样,你下次去汇报的时候,就说我们商量过了,因为上市之后晶耀本身也没做过再融资,投资者对公司的价值有个认同的过程。我的建议是将这个总投资拆成两部分,先搞四到五个亿,把第一期工程建设起来。如果使用情况良好,证监会和交易所也不会吝惜再批我们五个亿。岳总,这就要麻烦你多做做老板的工作了。”

“况且,去年受到信通科技计提商誉减值的影响,业绩整体不够好,发行也会是个大问题。对了,你们对今年的全年业绩有没有个预测?”

说起业绩来,小岳也有些挠头,但也只能实事求是的讲:“基本业务这部分的业绩其实是有增长的,但是信通的减值太猛了,会吃掉大部分的盈利。如果没有大的利好,预期全年也仅仅是保证盈利而已,虽然比去年好,但也不会太好看。”

“这样吧,你根据我们刚才的讨论结果向老板汇报吧,顺便把募投可研报告的金额降下来,再做一稿发给他。另外,我再去资本市场部那边的人交流一下,看看哪些手段有利于晶耀更好的完成再融资。”

接下来的一两个月相对轻松,只是跟小岳经常联系,帮着他修改可研报告,听说赵总也已经同意我们的建议,将首次再融资规模降下来,并且希望我再去一趟,把再融资工作启动起来。我却一直有所疑虑,不是担心会不会获批,

而是担心到了发行阶段卖不出去,那对于我们来说就是白忙活了一场。

“沈总,我看了这个公司的股价走势和盈利情况,觉得很一般啊,机构投资者都不会关注,这种股票基本上是不可能卖出去的,我劝你还是谨慎一点的好。”资本市场部的上海负责人老魏给了个及其消极的判断。

“我还注意到最近有个产业资本进去了,他们在市场的评价也不好哦,说不定对再融资也有负面影响。”老魏所说的这家基金是个电子集团控股的投资机构设立的,对这个产业比较了解,之前在低位接了赵总抛售的一部分股票,缓解了股票质押带来的资金紧张,目前来看账面只是略有些浮盈。

对于老魏的判断,我只能说是部分认同,从资本市场部的角度看,他们连接着投行与投资者,主要职责就是把投行的做出来的项目用一个合理的价格销售出去,因此与机构投资者保持良好的关系极为重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kuaishuku.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