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秋粮大丰收

加入书签


秋天是丰收的季节,也是繁忙的季节。

金英暂时没有演出任务,建军还有八天的假期。

秋收,如同打仗。

好像是约好似的,几天时间,所有庄稼都争先成熟了。人们要与老天爷抢时间。秋雨连绵,一旦下雨,就是一连好几天,成熟的庄稼就会在雨水的浸泡下发芽霉烂,尤其是玉米。两家人在田野里先是一垄一垄地掰过去,每个地垄间堆起了一堆堆金黄或者白如玉的玉米棒子。然后又一袋一袋地往停放在地头的板车上放。等再也放不下时,建军在前面拉车,金英在后面推车。

到家后,建军卸车,金英抓紧烧开水,先给建军晾一碗,然后,把剩余的全部装进两家的开水壶里。

等卸完车,金英把凉开水递过去,建军“咕咚咕咚”一下子灌下去,然后擦擦嘴,金英把碗接过去,又拿过来一条干毛巾,替建军擦擦满脸的汗水,两人相视一笑,搭在了自己的脖子上。

回去的路上,建军拉车,金英吃力地拎着两个开水壶,建军把车子停下,让金英坐在车子上歇会儿。

金英不好意思,建军先把开水壶接过来,分别挂在两个车子把上,好减轻金英的负担。

一路上,繁忙的人们来来往往,建军和金英分别和人们打着招呼,人们看到两个年轻人的配合,都笑着说:“这两孩子,般配,有戏。”

刚收割、晒干、扬净的芝麻,粒粒饱满,白色与咖啡色混合在一起,格外赏心悦目,释放着特有的喜悦;满院的高粱、玉米,在太阳的照射下,尽情地释放粮食的黄白颜色和浓浓的香味;朱红或者金黄的大豆,圆圆滚滚,就像小孩子胖胖的笑脸;还有那涨裂地皮,汁多、味甜、肉厚的红薯和花生等期待着农人们刨出收藏。空荡的两家打谷场上,堆满了各色收获的粮食。

趁着夜色,两家人聚集在打谷场上,金英想起了几十年前,自己的父母就是病倒在这样的秸秆堆上,不免有些伤感,不过想想现在的日子一天比一天好,父母开开心心地,比啥都强。

建军手快,一个人用锥子把每个玉米棒子先穿下几行,其他人剥玉米时就省了很多力气,就见建军“刺啦刺啦”,一会面前就堆成了小山。其他五个人坐着也飞快地剥着。

一阵一阵的夜风吹来,皎洁的月光洒在打谷场上,也洒在每个人的脸上。

四位老人熬不了夜,建军赶紧催他们去睡觉,自己再穿一些棒子就也去睡觉了。

“刺啦刺啦”的穿玉米的声音伴着蟋蟀们的声音,夜显得那么安静,只剩下轻轻的微风在一阵一阵地吹着。

建军很想把自己写给金英的三十多封信给金英看看,但现在金英和自己一样爱着对方,那就把这份感情深深地埋在心里吧,这辈子只求彼此深爱就行了。

月光洒在两个人的脸上,两个人虽然都没有说话,但彼此似乎都能感受到对方心跳的声音。

建军脱下披在身上的褂子,轻轻地披在金英身上,轻轻说:“夜风有点凉,小心别冻着。”

金英很听话地点点头,“嗯”了一声,表示谢意。

夜很长,情也很长,在夜风里,两颗深情的心,就这么沉默着。

金英靠在建军健壮的身上,月光好像也好像有些知趣地暗了一些。

抢收完秋粮,也要赶紧把冬小麦种上。

这次,新进的“一口人”派上用场了。

建军在金弟的指导下,机灵的小伙子很快就掌握了翻地的技术,

金英也自告奋勇走在前面牵牛。

牛耕地扶犁可是技术活,牛拉犁时要尽量往后拽着,不拽着有时就会耕深了牛拉不动,还容易打铧,建军很快就熟练了,四位老人倒乐的到地头去喘口气,看着两个年轻人一趟又一趟地翻耕着土地。

正在地头等犁地的互助组的张大妮也在凉快,她轻轻地对爱月说:“这俩孩子可般配着呢,-不如两家成亲家多好。”

爱月趁势碰了一下张大妮,向金弟和玉凤努努嘴说:“要不,你和他们去说说。”

张大妮自从和两个互助之后,对两家的人品是看透了,是绝对的好人,两家般配!

她挪到金弟和玉凤的跟前,轻轻说:“建军在外面几年,有对象了吗?”

金弟笑着说:“俺家穷,谁家闺女会看上俺孩儿呢。”

“远在天边,近在眼前。”张大妮笑着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kuaishuku.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