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五章:信

加入书签


三月十一中午开始的清明落雨一直飘飘洒洒到三月十三,天气才重新放晴。

明州外海。

这是三月十四日。

距离定海沿岸二三十里的洋面,一艘五百料海军船只附近的快桨轻舟上,柳老七接过吏员打上的海水,毫不犹豫地吞了一大口,含在嘴里细细感受,旁边跟出来的刘琏也如法炮制,吞了一口海水,强忍着那种苦涩感,努力跟着品味,却依旧只有满嘴的苦涩。

很快就忍不住吐了出来。

片刻后,柳老七吐掉海水,又抬头望天,再眯起眼睛细细感受了一番,终于看向刘琏,笃定道:“至多两日,会有风起,南风,无雨,适合出海。”

刘琏心中一喜,下意识追问:“柳老,仔细说说?”

柳老七看过来,张了张嘴,却不知道该说甚么。能说的,他已经和这位营海司郎中大人说过许多次,实在掏不出更多东西了。

刘琏也意识到自己有些为难面前老人。

其实,道理早就从自家营海司大人那里弄明白了,温度啊、洋流啊、气压啊、海水浓度啊,如此种种,其实柳老七感受的就是这些。问题在于,这是柳老七个人与生俱来的一份特别天赋,其他人无法复制。

倒也不是没有解决方案,就是做出各种测试相关数据的精密仪器。

翰林也说了,短时间内,做不出来。

还是只能凭借现有的经验进行判断。

很快抛开这些,刘琏不再为难追问老人,吩咐轻舟靠向大船,必须尽快回去把消息告知上官。

回到定海,已经过了晌午。

朱塬今天依旧没有午睡。

第一批粮船备好,连续几天,下了雨,却没有风,让人着急。

听到刘琏带着柳老七回来的汇报,朱塬再次开始积郁的心情终于缓和一些,立刻召集众人开会,安排两天内的出海事宜。就算风不来,也算是一种演练。

今天人很齐。

吴祯前日也从海上返回。

大家聚焦的重点,却是夏亥,前几日一同出海追捕赵定西所部的天兴卫指挥同知。夏亥将是负责押送第一批粮船的主将,还是主动请缨。

毕竟都看得出,这趟差事,风险很大,但做好了,也是大功一件。

当下海军都督府初立,很多位置其实都空缺着,这时候表现一番,很容易更进一步。

因此,三批粮船的负责主将,其实很多人都在明争暗抢,而不是相互推诿。

还是朱塬亲自拍板。

三位主将都已经确定,第一批是夏亥负责,第二批是常断统领,最后一批是前几日才到明州的章存道。

这也是朱塬按照老朱心思主动做出的平衡。

否则,最后一趟,轮不到章存道身上,想去的人很多。

至于华高。

华大人早几年就产生了急流勇退的心思,没有培养自己嫡系的打算,还是朱塬安排,将华高的侄儿华岳确定为第二批出海的常断副手。华岳是正五品的千户,作为从三品指挥同知的副手,资历浅了一些,但也说得过去。

这边讨论了足足一个多时辰,夏亥领命匆匆去进行安排。

大家也各自忙碌。

朱塬走出明远堂,刚回到西厢自己的办公室,赵续就送了一封信过来。

拆开看过,朱塬就一阵头疼。

这封信是淮安卫指挥使黄琛写来。

黄琛,还有另外一个身份,驸马都尉,老朱侄女庆阳公主的丈夫。

而且,黄琛本来被授予了明州卫指挥使,庆阳公主跑去和老朱说项,才转任了位于北伐粮道上堪称重镇的淮安卫指挥使。然后,

这个之前不被待见的明州卫指挥使,才落到了朱塬身上。

简单两个字,亲戚!

涉及亲戚,考虑到老朱,朱塬就不得不谨慎处理。

黄琛恰好还在给朱塬出难题。

关于沿海灯塔系统。

海军都督府和营海司近期根据北向测绘团队传回的数据,选取了定海到胶州之间总计八处地点,要求地方卫所必须尽快设置灯塔,并驻扎部队负责可能的救援需求。

完整的安排需要时间,考虑事情紧迫,海军都督府和营海司还给出了权益方案,其他不必着急,各处必须在接到指令之后尽快选取临海高处位置燃起烟火,并且保持每天十二个时辰不得间断。

黄琛就是在说这件事。

淮安卫的驻扎地主要在淮安,距离最近的海岸也有两百多里,但淮安府临海却有三处地点被选中。……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kuaishuku.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