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幕第三章 江都之宴

加入书签


    “舅父,我去了!”

    拓跋宏在江州城外的码头跟独孤文钦告别,今天开始他的身份是北魏迎亲使。

    望北城重新归了大魏之后,定帝改回了大夏时期的名字江州,此刻拓跋宏、李存孝、罗克敌领一千浮屠铁骑上了大梁水师的接应战船,不过与两月前的江北大战不同,所有人和马都没有穿甲,但是那高大的真罗马和高大的骑士身姿都向人说明了这只迎亲护卫队的不凡之处。

    独孤文钦对独孤宏挥手,大声提醒:“殿下,此去万万慎重,两国停战乃是国策,莫要多生枝节?”

    拓跋宏拱手应下:“是,舅父,我知道了。”

    一旁的李存孝、罗克敌抱拳行礼:“大帅保重!”

    独孤文钦点点头,迎亲护卫队上船,大梁战舰缓缓驶离了江州码头。

    独孤文钦放下挥动的手,对一旁的独孤若弥说道:“弥儿,切记昨日父亲跟你所说的话,独孤家永远是拓跋家的家臣,不是敌人,无论拓跋家是谁成为皇帝,你都要誓死效忠,明白吗。”

    独孤若弥点点头:“父亲,孩儿知道了!”

    定江梁国风陵渡水师大营

    帅舰之上,水师参军柳世恭上前回报:“都督,魏国的迎亲使登船了,来者是魏国的三皇子晋王拓跋宏,随行的还有副将李存孝、罗克敌,一千迎亲队伍全部是浮屠铁骑。”

    陈子昂将手轻轻放在船栏之上,平静说道:“世恭,你帮本帅去接一下,我在江都都督府备下酒水为他们接风。“

    柳世恭点点头:“都督,我知道了,不过臣还是提醒一句,此事还希望都督克制,若坏了陛下旨意,对都督不利,对吴国公一族更不利。”

    陈子昂点头:“我知道分寸,你去吧。”

    柳世恭转身离去,陈子昂松开放在木栏上的手,木栏上留下一个清晰的凹陷手印。

    陈子昂的帅舰离开了风陵渡,往江都驶去。

    ……

    大梁水军风陵渡,渡口建在洞源湖湖口位置,左右两寨以八道铁索桥水门相连,刚好掐住了洞源湖进入定江的口子上,湖面江面各路商船、渔船、水师战舰川流不息,八百里洞源湖灌溉了衡湖路的数百万亩良田,是天下最大的粮仓,也是整个大梁的心腹之地。

    拓跋宏看着眼前的景象,心中感慨万千。

    “老二,老三,你们看这风陵渡,背后是八百里洞源湖,还有数百万亩的良田,所产粮草足够养活五百万户,这仅仅只是一个衡湖路,梁国有十六路,一百四十七州,二千九百万户,人口六倍与我朝,可怕啊。”

    李存孝答道:“殿下,这一百多年北地战乱不停,大量人口难逃,北地人口流失众多,其实论田地,北地比南朝还多,虽然都是旱地,但是产粮能力不会少于南朝,只是南朝百年几乎没有大战,论战力或许相当,但是论国力确实在我魏国之上。”

    拓跋宏微微点头,神色略微有些凝重。

    战船经过了洞源湖,即将抵达了江都城,所见之处皆是一片繁荣景象,水田遍布、商旅往来不息,江上舟船穿梭、河岸酒肆商铺林立,百姓身穿着虽然多为布衣,但是都面有喜色。

    拓跋宏指着岸上的景色赞道:“百姓所求不过丰衣足食、平安康泰而已,如今两朝休战,对他们来说是喜事,你看这南朝风物,远甚我朝啊!”

    罗克敌愤慨而答:“大哥,你应该知道,这样的景象在我们大魏大概只在东都和各大州城可以看到,出了大城,周围的土地基本都被鲜卑勋贵給圈了去,那里的百姓辛苦耕种一年,不过勉强温饱而已,赶上年景不好的时候,恐怕就得卖儿卖女了,苦啊,我小时候就是为了十石粮食才从军得,为了让我爷娘还有弟弟妹妹们能不被饿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kuaishuku.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