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春园赏花

加入书签


  ※※※

  古典园林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支奇葩,它特色鲜明地折射出时人的自然观和人生观。其中,又以江南园林为其典范。

  明初大儒谢缙的《枫桥歌送吴秀才之金陵》曾言到:

  层楼叠榭侵云起,望处人家半临水。

  水边歌舞不胜春,桥下帆樯停似蚁。

  复有大道接金陵,送客每来桥上行。

  山寺钟鸣知夜半,渔村月落见灯明。

  所描写的正是金陵一带江南园林之盛,可见时人无论王公贵戚还是富豪士绅皆以筑林修苑为喜。金陵城南的长春园就是这样一所胡家的私人林苑,它的主人胡奎胡老爷在南京城里可谓是家喻户晓。

  对于这位胡老爷的发家史,坊间向来是众说纷纭,有人说他是贩私盐起家,传闻盐帮中的几大盐枭都与其有旧。还有人说他的第一桶金是走私海运而来,连和海上的倭寇都曾有过来往。

  关于这点胡家人自然是不会承认,须知按朝廷律令通倭可是重罪,若这条罪名坐实了,胡家上下有几个脑袋都不够砍。

  不过对于绝大多数人而言,胡家真正进入他们视野,还得从十年前的一起大案说起。

  当年还是先帝在位,京城皇宫里曝出御贡绸缎中混大量以次充好的残品,先帝闻之震怒派出新任提督织造太监赴南京彻查。上使方至金陵,就收到当时还只是织造局里一个普通布商胡奎的举报。

  胡奎举报时任织造郎中与当时最大的皇商宋家勾结,将织造局产出原本用于进贡的织物,替换为市面上的粗布谋取私利。那新来的织造太监本就急于交差,再加上胡奎拿出了对方记录贪墨银两的账本,可谓证据确凿。

  于是这震惊一时的大案很快就了结了,那织造郎中一家获罪,本人则被秋后问斩。而宋家不仅失去了皇商的名额,除了家主亦被问斩外,还举家被流放云南。

  所谓一家欢喜一家愁,宋家倒台后胡家却是从此一飞冲天,不仅一跃成为织造局内最大的皇商,在新帝登基后胡奎更是得了个织造郎中的官身。自此官商一体,成了这金陵城中一号风云人物。

  胡氏发家后对上那可谓八面玲珑且黑白两道通吃,无论朝廷的高官贵戚还是江湖黑道上的枭雄巨擘,胡奎都多有打点将这些人伺候的舒舒服服。

  而对普通百姓胡家人则尽显嚣张跋扈,欺行霸市、欺男霸女的行径可谓屡见不鲜。官府的人收了他们不少好处,自然是睁只眼闭只眼,百姓又畏于胡奎的威势与其府上豢养的上百护卫,更是敢怒不敢言!

  在吃穿用度上胡奎发迹后亦是奢华无度,在府必是侯服玉食,出行定要香轮宝骑,坊间百姓曾笑言道:“胡老爷家的马桶,怕都是金玉雕的!”

  近年来这位年过半百的金陵豪商又迷恋上了包养艺妓,两年前胡老爷出金盘下了桃叶渡旁当时名声并不响亮的彩凤楼,之后就出重金打造其门下两位名妓。为此胡老爷不仅大摆筵席,且通过人脉广邀金陵的高门勋贵,再加之手下调教的两位艺妓确称得上色艺双馨,很快受到金陵上流阶层的追捧,风头之盛显然是直指今年的花魁之位!

  ※※※

  这日长春园内灯火通明,园门外各类富丽堂皇的马车排起了长长的一队,看形制有些甚至只有公侯才能乘坐。门口处胡府的管事坤鹏在两个家丁的陪同下迎接赴宴的宾客,今个儿能入得了这长春园的自然都是非富即贵,坤鹏不敢怠慢对往来的宾客都是礼数周到笑脸相迎,当然前提是对方手上有入园的请帖。不过他既已在此迎宾,显然是将唐清幽一行已经安置妥当。

  韩彦跟着朱寿主仆二人来到长春园外,看到门口这架势内心暗自咋舌:“在崇仁之时,县里一些富户办的宴席父亲也曾带我去过,且不说这等气派的庄园,往来宾客中能乘坐马车的已是极少,多是一顶软轿。至于像这四匹马拉拽的马车,则更是见也没见过。金陵帝王州,果然不是老家崇仁那等小地方能比的。”

  朱寿却像是见惯此等场面,简单打量了会门口处两尊石狮后,笑了笑道:“咱们进去吧!”

  “站住!”门口的家丁见这三人径直往里,赶忙伸手阻拦。……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kuaishuku.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