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问题所在

加入书签


  扬州府衙,库房。

  那位扬州知府摸不着头脑,听到贾芸和冯唐让取箭查看,这才恍若梦一场般命令衙役取箭查验。

  “冯将军,林御史,这箭在库房中从未有人进去,动手脚不可能,本官也敢担保,倭寇攻扬州城,与箭无关。”

  贾芸接过戚通海从府衙仓库取出来的箭,查看后用手指摸了摸,看向冯唐与林如海:“弓箭射不死倭寇,与这些箭有关。”

  冯唐拍脑道:“他娘老子的,我就说倭寇有护甲神功,怎的射不中,真真儿是见了小鬼儿,原来问题在此。”

  扬州知府是个文官,当下反驳,说话信誓旦旦:“不可能,这些都是前年朝廷送来的,各卫所都用此箭。”

  见贾芸不信,上下打量他几眼:

  “你是何人,府衙兵器,也轮得你来评论。”

  “在下贾芸,某今日来府衙的兵器库房,是查箭是否有问题,为何交战时,射不死倭寇。

  “现在看来的,卫所应该与这府衙库房的是同一批箭,某肯定,这里的存箭也射不死人。”

  林如海阻止道:“贾公子……此事不可乱言啊。”

  箭有问题,质疑的可不只是扬州府衙,牵扯的朝廷,甚至工部,兵部。

  贾芸忙着证实自己猜想,暂时还未顾上他们。

  这一来,扬州知府和其他的官员便纷纷去取来箭,在那里讨论:“明明没有问题,宰羊不行非赖刀。”

  冯唐也有些犹豫,示意戚通海上前与贾芸再核实。

  兵老爷冯唐,耐不住疑惑,亲自张弓,搭箭,拉弦,射,一声响。

  这箭怎么也能射中搬来实验的木人吧,冯唐想着。

  只见那支箭射到木人上,竟然滑木而落下。

  冯唐不信邪,拉弓,再射。

  戚通海也开始射箭。

  可那些箭如一沾到木头,和套着铠甲的木人身上,竟直接滑落,有几只射在旁边的土地上,但也摇摇晃晃,并不深。

  林如海与冯唐,以及扬州府的官老爷们已经看的傻了。

  他们张大了嘴巴,惊愕地瞧着这幕奇怪之事,好半晌才互看一眼,然后反应过来,同时道:“怎么会!”

  “岂有此理,拿假箭糊弄?可知景朝将士白白死了多少!”

  众人试箭,箭毫无杀伤力。

  贾芸捡起一支为扬州卫所官兵准备的箭,拿起来看了看。

  冯唐正要发火,突然想起三年前的那件事,面色沉重道:“贾公子,此事缘由我知道了。”

  贾芸转头看去。

  冯唐捡起卫所的箭,那箭轻飘飘的还不足一两重,只是因为卫所兵平时疏于训练,逐渐拉不得弓,重箭也是射不远。

  当时东南卫所将此事上报。

  宣景皇帝便命兵部与工部想办法。

  上面的文官不懂这些,只是自以为是的造出更轻的箭,当时那些官员还实验过。

  箭轻,随便一拉,都可以射远。

  可是他们不上战场,不知这种箭不着力,东南沿海常有风,一吹,轻飘飘的,如挠痒痒般。

  根本没有伤人的力道。

  且这些卫所兵作战能力,实在是差的一批。

  冯唐很快下令,命各将士去查附近卫所的兵器,连刀枪也不放过。

  “不知各位可注意过倭寇的刀,某在城外见过死去的倭寇手中倭刀,那刀极为厉害。”

  倭寇常用倭刀,弓箭,偶尔会有鸟铳。

  他们寄居在海岛上时间久了,潮湿之地养弓箭不容易,而且上好的箭簇与箭枝木料,翎羽都很昂贵,因而他们主用长刀。

  鸟铳倭寇偶尔有,都是从大景士兵手中抢的,但是少数。

  贾芸在城外发现的倭刀,长大约一米三四左右,他估摸差不多,几乎和倭寇小矮子的身高差不多。

  刀的长度,重量却是大景将士配的刀的几倍。

  且倭寇双手使刀。

  景朝的刀只能单手。

  再加上大景前朝的倭寇学习汉人制刀技术,采用包钢。

  而景朝,嫌包钢刀昂贵,只有将军参将这类的刀口是钢刀。

  这次好巧不巧,贾芸为汉民收尸时发现倭刀,研究了一番。

  景帝花费百万造道宫,养道士。

  却不愿意为卫所的将士置办好的兵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kuaishuku.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