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一章 除邪惩恶-第2/3页

加入书签
    按照惯例,开封府尹要听三日的诉讼及案件处理,下属各级曹吏十人列于庭下,自报姓名,一人说“某人送入某监狱,某人应当行杖刑,某人赶出”,而府尹不表示赞同,也不表示反对。有个名叫窦鑑的,因为捕盗受宠,任诸司使,身上佩戴金腰带。吴择仁上任,他依然目空一切,用过去那种旧姿态来见择仁,择仁大怒,斥责而后加上械具送入狱中,一府上下吏曹大惊失色。有个卖珠人占据民货久不归还,听说择仁严刑峻法铁面无私,吓得藏匿到宦官杨戬的府中,择仁派人侦知其行踪将其逮捕,流放到远方。

    凡此种种,莫不证明吴择仁实乃直臣能吏,但要尽除无忧洞之害?非不为,实难为也。

    京师有多广阔,这鬼樊楼就有多大,里面四通八达,如同一个地下城市。小孩在里面成长,接受“前辈们”的教导,三观都被扭曲,男孩成为乞讨者或扒手,长大后就是鬼樊楼的新一批干将;女孩命运更悲惨,听话的卖到上面的青楼,不听话的就留在地下,同样做的是烟花买卖。

    专管治安的大理寺对鬼樊楼很头痛,每年都要清理几次,但很难造成实质性的打击。

    首先,“无忧洞”黑恶势力团伙,长期呆在地下水道中,熟悉水道情况,视力对黑暗的适应力强,甚至装有机关,捕快相对陌生,往往由于环境不熟悉,碰不到人,或中了机关,即使交战,在地下水道由于空间和视觉受到影响,也是不是盗匪的对手。

    其次,“无忧洞”的团伙,其实拐卖人口并不能自己独立完成,往往勾结地面上官方和地主豪绅势力,进行人口转卖,和勒索分赃。地面势力提供了信息和保护。导致官府捕匪行动徒劳无功。例如名臣陈尧咨暂代开封府府尹时,开封府的泼皮无赖作恶多端,陈尧咨准备进行抓捕,为首的犯罪分子头目竟然宫里李太监的亲戚,陈尧咨无法明正典刑,只能亲自拿棒子痛打了这个家伙,算是教训。

    另外,曾有官员提出,利用水淹,火攻烟熏的方式进行灭绝。无奈汴京地下水道质量过关,除非把整个开封府淹了才能淹没地下水道,烟熏更是无用,匪徒在地下经营日久,早就在原有水道基础下进行改进,众多的机关设置,烟雾根本无法贯通水道。

    总而言之,汴京城的泼皮无赖,终究是当时时代发展得产物,地下水道环境特殊,官匪勾结,利益交接,才使得官府无法清缴。

    因伤及皇室尊严,皇帝大怒,乃令开封府、大理寺及刑部联合办案,以吴择仁为主官,势必要将盘旋在所谓“无忧洞”的歹人一网打尽。

    吴知府压力山大哪,当年陈尧咨、包拯等大人物都曾经办过此事,皆是无功而返,换作他上就能毕其功于一役了?

    吴择仁倒是个妙人,再三思忖后得了一策,那便是征召能人共办此案。方法嘛也简单,在报上公开此事。

    大理寺及刑部方面开初并不应允,言道言如此一来“岂不显得官府无能”、“朝廷办案焉能求助无关外力”云云。

    吴择仁不以为然,解说道,公开此事,一则震慑部分涉事尚浅的宵小之辈、压力之下必有悬崖勒马回头是岸者。再者身为大定子民,为君分忧为民请命乃是份内之责,又何有官民之分?正所谓是“保家卫国人人有责”。与君主忧虑、百姓安危相比,咱们这些在其位者正应谋其政而非尸位素餐、一味敷衍推诿,若是里子都没了还要面子做甚?

    好吧,你是老大你说了算。

    于是乎,“联合办案组”在“东京梦华报”上刊登相关事宜,明言“无忧洞”、“鬼樊楼”者为祸京中多有人神共愤之举,今奉旨意誓要荡平此等群獠,现征集有能力者共襄盛举,群策群力,不拘出身,但有能提供剿贼方略甚或缉拿贼匪者,立奖官银千两、功劳卓著者更可入相关衙门公干…………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kuaishuku.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