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一章 荣损一体

加入书签


  “格高千古”!

  此四字是李格非读罢那阙《水调歌头》后的第一感觉,这样的词作……他可评价不了,不消多说,又是可传唱天下的名篇。

  细读之,此词上片望月,既怀逸兴壮思,高接混茫,而又脚踏实地,自具雅量高致。下片怀人,由中秋的圆月联想到人间的离别,同时感念人生的离合无常。词的前半纵写,后半横叙。上片高屋建瓴,下片峰回路转。情韵兼胜,境界壮美,全篇皆是佳句,意境豪放而阔大,情怀乐观而旷达,对明月的向往之情,对人间的眷恋之意,以及那浪漫的色彩,潇洒的风格和行云流水一般的语言,读来完全是美学享受。

  囡囡向冯过邀词,说最好是《鹊桥仙》那般风格的,意境新颖,设想奇巧,独辟蹊径,写得自然流畅而又婉约蕴借,余味隽永。但《水调歌头》显然是与前者风格迥异的。一阙七夕词,一阙中秋词,各具魅力,若真让他评比高低,李格非是推崇后者多些的。

  这样的词……又有谁不推崇备至?中秋词到这算是写绝了,这定让后来者无比苦闷吧,“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顥题诗在上头”的滋味怕不好受。

  囡囡也定会喜爱的,李格非如是以为。看看冯过那张俊俏的不像话的脸,依稀还有几丝稚气,却已是江西解元,且写得一手好词,这样的少年郎岂不胜赵三公子百倍?

  呀,我怎么会作此想?李格非吓了一跳。这想法要不得啊……不过,冯改之确实不错。

  得,赖在翰林院多年不肯挪窝的文叔同志纠结了。

  当着冯过之面,李格非也说不出赞誉之词,只点头说了声“善”。

  末了,他又提了乡试录一事,冯过三场作文皆为刻录其中。

  所谓“乡试录”,乃是科举制度中试录之一种。由各省乡试录取之试卷择优选编,刊刻成帙。源自大昌,楚定相沿未改。每科乡试,各省主考官“例得选其文之雅者,镂板以献”,即选刻试录进呈。

  其中,首列考场在事职官衔名,次三场考试题目,次中式举人姓名、次第、籍贯等,再次为考试文卷数篇,每篇题目下,注写考生姓名、同考官“阅荐”、正考官“批语”等字样。乡试录上,正副主考官例作序跋。

  前序多数为主考官所作,后序则多数为副考官所作。前序在试录开头,后序则在试录末尾。这类序文也有请人代作的。前序中多数保留有当科考生人数及录取人数,间或也涉及其他一些考试细节,都是很有价值的资料。万历中期以后,各省主考亦用京官,一般循例而得,所以乡试录序也常常预撰,这类序文往往不载考生人数。还有一类卖弄才学的,刻意改变文风,也往往忽略这种人数记载,不知这种卖弄,反而大大降低了序文的价值。

  本科江西乡试,作为主考官的李格非所作的前序中,会保留乡试各经的考生人数和录取人数。这算是“首创”,也更加紧密地将本科举人与提调官、考试官、同考试官、监试官、收掌试卷、印卷官、受卷官、弥封官、誊录官、对读官、巡绰官、搜检官、供给官等联系在了一起。

  话说,能充当一次主考官,典试一方,选拔人才,即被视为毕生的荣耀。他李格非也算是巅峰了一回,返转汴京怕是要挪一挪位置了。如若冯过胡铨汪革这些门生在会试时争气些甚至大放异彩,那他这座师可不仅仅是颜面有光了。

  “座主之义,自有科举以来有之。盖凡出于其门者,或登堂而拜,或分屏而坐,有不同于途之人者。既其甚也,乃至于徇私而忘公,故楚之初尝革之,以为弊;其亦矫枉而过者哉!”由科举考试产生的座主、门生关系空前牢固,构成利益共同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也。

  此间事了,不日李格非便需返京交付皇差。此次江西乡试平顺稳当,除了检录时查出的几名夹带者,考试过程中并无波澜,选中冯过胡铨等为新科举人亦未引发外界质疑,作为主考官的他算是圆满的完成了任务。

  “科场为抡才大典,交通舞弊,定例綦严。既有成宪可循,即不为己甚,就所供各节,情虽可原,法难宽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kuaishuku.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