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九章 人间仙境-第2/3页

加入书签
  “天师府”的门房可非吃素的,相较于宰相门房也是丝毫不逊色,空口白牙的就想进一等一尊贵的“天师府”?得不带烟火气的递上不薄的红包才撘得上话。至于“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莫欺少年穷”这么幼稚的话想都别去想,有些事光说到做不到那是啪啪啪打自己的脸。

  几人唯有悻悻离开,刘几眉头紧皱,心事重重。

  “咋地,见不着偶像不爽啦。”冯过火上浇油一番。

  对于冯七郎层出不穷的新鲜词语,与其接触久的人早习惯了。

  “都是那门房……狗眼看人低……”向来温文尔雅的刘之道难得口吐芬芳一回,愤愤道:“虚靖先生上善若水虚怀若谷,乃是神仙一般的人物,却被这门房损了形象。”

  他又无比敬仰地说起了本任张天师的生平——

  张继先,字嘉闻,又字道正,生于龙虎山。天师生来奇异,一直到五岁尚未开口说话,一天偶然听到外面有雄鸡啼叫的声音,忽然失声一笑,接下来竟然赋诗一首:“灵鸡有五德,冠距不离身,五更张大口,唤醒梦中人。”翌日,宴坐碧莲花上,人皆称异,为真仙。

  第二十九代天师张景端,并无子嗣,而张景端天师的弟弟,也就是张继先的父亲,育有儿子,继先排第二,故按照天师继承“立长不立幼,立嫡不立庶”的一般原则,应当选的是他的哥哥继承天师之位,并轮不到他作为第三十代天师的。但这次却特别与众不同,按的是“选贤为师”的特殊原则。在家族众多弟子中,张继先独异他人,有仙骨之姿,所以特别挑选九岁的他过继承袭天师之位,被誉为“神童天师”。

  英宗政和年间,山西解州建神祠祭祀黄帝,盐池忽然出现蛟龙作孽,危害百姓,地方官急忙上报朝廷。英宗皇帝便询问道士徐神翁,到底是怎么回事,祭祀怎么还会惹来蛟龙?徐神翁回答说:“当年黄帝大战蚩尤,解州正是黄帝将蚩尤杀死的地方,解州盐池中的水都是红色的,这便是蚩尤的鲜血所化。如今解州醮祭黄帝,蚩尤的冤魂见之嗔恨,于是化生孽蛟作怪,必须请张天师来降服妖孽,才能使人民得以安乐。”于是皇帝便派人赴江西龙虎山天师府,礼请张天师来京城面见皇帝。此时,年仅十三岁的张继先,临危受命。

  张天师入京以后与徽宗见面,英宗便问:“你住在龙虎山,曾见过龙虎否?”天师答道:“住在山中,老虎是常见到的,龙呢,今天才见到龙颜。”英宗大喜,让他画上符来,一边看符,一边问道:“它的灵验从哪儿来?”天师回答:“神气寄寓在上面,灵验也就跟着来了。”英宗又问他可知修炼金丹的方术,天师回答说:“这是山野之人的事业,陛下只要清静无为,功德同于尧舜,便已足够。”英宗听后很是高兴,赐宴而出。足见天师情商之高,机智过人。

  第二天,英宗才对他说:“山西解州盐池水溢,民众遭受灾害,所以召你来救治。天师受命以后,拿起一片铁简,在上面画六甲神符,并填入关元帅之名讳,拿着符简,与弟子祝永佑一同前往解州,降妖伏魔。

  皇帝大喜,乃赐号“虚靖先生”,命江束漕臣,即山中度地迁建,赐田以食其众。复立庵於山之北,为天师修炼之所,御书靖通庵额赐之。

  张天师得皇帝恩宠,却志在冲淡,喜在山中旷逸自怡,清静修道,屡乞还山。作庵于上清宫后,为心斋坐忘之所,徽宗亲书“静通庵”赐之,有亭名“翛然”,并建灵宝、云锦、真懿三观,改祖师祠为演法观。四方学者,率数千百人。

  冯过实在忍不住了,说了声:“子不语怪力乱神。”

  刘几嘴唇翕动,却无力反驳。说啥?子曰的不对?天下读书人都门出至圣先师,敢驳斥“子曰”,岂不是要“欺师灭祖”,还想不想考举人、进士光宗耀祖了?

  精神图腾啊,人需要信仰,但非盲从。

  冯过对宗教信仰并无抵触亦无偏见,终究是个人的选择自由,但总得是基于不损害他人利益之上。

  张天师自是慈善向良的,但区区一个门房也能仗势欺人,其他人呢?细思极恐。世上不缺阳奉阴违、打马虎眼的下司僚属,上司领导还能整天对着屏幕盯监控不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kuaishuku.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