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五章 伤心小箭-第2/3页

加入书签
  《白娘子永镇雷峰塔》中小青其实并非现今大家所知的青蛇精,而是一条青鱼精,且是个雄性的青鱼精。他原本是西湖第三桥下潭内修炼千年的青鱼,得道而可化人形。因白蛇当年曾救过青鱼精,为了报答恩情青鱼精甘愿幻化成丫鬟而追随白蛇。

  此处冯过改成了《双蛇斗》的情节——小青演变成蛇精了,讲的就是青蛇恋上白蛇的故事。青蛇本在山中修炼多年,却一直存有凡心,后来遇到了白蛇,被白蛇的美貌吸引,于是就想让白蛇嫁给自己。白蛇当然不会答应这种无理要求,于是就和青蛇展开了打斗。青蛇修炼不足,不是对手,最后只能向白蛇认输。由此可见,青蛇本就是男性。后来青蛇表示愿意跟随白蛇侍奉左右,白蛇开始不愿意,并表示男女有别,不太妥当。青蛇见此,立即表示可以变作男儿身陪伴白蛇,白蛇最终答应了。也就是说,青蛇本就是男儿身,对白蛇的爱恋其实不逊色于许仙之于白蛇,只是将心中情愫隐藏起来,化作终身的陪伴了。

  哇哦,这可是吃瓜群众最喜闻乐见的东西哪,有没有一种莫名的刺激感?肾上腺素瞬间上升了呀。

  讲真,冯过并没有恶趣味,拉拉同志也无成见,毕竟这种事都是你情我愿的,又不伤害他人,用伤风败俗的名义去攻击唾弃大可不必。只不过……终究是有些怪怪的。

  茶馆瓦肆中说书人讲说的白蛇传说有多种版本,但皆没有“琼台”这出戏这般惊艳,其它的且不论,至少应素白的表演是无懈可击的,十六日的赛事结束后她收到的花篮数便是实证。

  这日,董小宛唱的是她自己的诗作《元夕》——

  “火树银花三五夜,盘龙堆凤玉烛红。兰棹轻摇秦淮夜,紫气烟笼钟山峰。明镜悬天犹有韵,幽兰虽香不禁风。断梗飘蓬无归处,天涯芳草何处逢。”

  这首诗算不得精妙,但透着玲珑才情,更透着一丝自伤自恋的凄婉。

  大定文化繁荣,才子文豪层出不穷,但才女始终很稀罕,立国近二百年屈指可数。物以稀为贵,才女本就备受欢迎,更何况是董小宛这般年青貌美、冷若冰霜的女子?而且,元宵节唱《元夕》,又是大大的加分项。当场赛事后,董小宛共收花篮326只,足见演出的成功。

  冯倩倩唱了一阙新曲,好巧不巧的是,撞衫……哦,不,撞题材了,也是元夕诗: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游伎皆秾李,行歌尽落梅。饶城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而且,前四字与董小宛的诗一模一样,太巧了有没有?不过,这还真的只是巧合,吃瓜群众们会心一笑。

  同是元夕诗,自然少不了会将二者比较一番。显而易见的是,后者的质量要高于前者。但这其中有一个关键点,那便是,冯倩倩固然色艺双绝,文采却是泛泛,这首诗乃是出自于与费家交好的某才子之手,算不得“原创”,而董小宛唱的是自己的作品。在唱功与颜值不分上下时,原创者自然更吃香,即便歌词稍逊。

  所以,冯倩倩得了293只花篮,仍是低于董小宛,也无人叫骂此间有黑幕。

  不过,“黑幕”这种事之所以“黑”,当然是局外人无法得晓的,即便有暗箱操作之嫌,又哪能落下话柄予人口舌。

  而应素白收到的花篮数则是294,惊不惊喜?意不意外?纵向比较,相较于十四日,足足涨了126只,比元宵日涨了68只,你还能要求更多?

  当然,从后续的发展看,是可以要求更多的。

  如果说应素白昨天的表演像是“温柔一刀”的话,十六日则像是“伤心小箭”。一箭西来,穿透人心。

  人是很容易情绪化的,或许在某个时间点听某首歌,忽然之间泪水便淌落脸颊,或悲或喜或惆怅。你可以视此为艺术的张力,总会戳中人心,或在此时或是明日。

  显然,将“白蛇传”搬上舞台迎合了大部分人的喜好,即便首日的表演不尽人意,也是大受欢迎,预示着潜力无限。

  事实上,单以十五、十六两日作比较,涨幅也是挺高的,而坊间已就此话题成了热议之势。用那个时空的话,琼台,应素白,白蛇传,三个词全上了热搜。……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kuaishuku.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