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三太太海吹俞府事

加入书签


第五章

一帮人在暖阁里闹了许久,后来到了下午学里上课的时候,才散了。

俞老太太斜在榻上靠了一会儿,吴嬷嬷就打了珠翠帘子进来了。

“老太太。”吴嬷嬷行了礼,轻轻唤了一声。

俞老太太假寐着,听到吴嬷嬷的声音,眼睛也不睁,只问了:“东西都送过去了?”

吴嬷嬷躬了身子,回道:“都送了。”

“哦?”俞老太太这才睁了眼,见吴嬷嬷一脸笑意,和平常有些不同。方坐了起来,吴嬷嬷手快地往她身后塞了一个引枕。俞老太太指了指边上的杌子,道:“先别急着说话,你也赶了一下午了,先坐下来,喝口茶,缓缓气,再说。”

吴嬷嬷也不推辞,搬过边上的锦杌在炕前坐了,端着丫鬟递过来的茶盏,喝了一口,笑道:“还是老太太料事如神,大太太邀了二太太、三太太说给舅太爷回礼的事儿,奴婢过去的时候,那院里能做主的只一个胡妈妈。她是个明理的,一点就透,奴婢把老太太的意思跟她说了,她就不推了。”

俞老太太叹了口气,脸上却并不见笑意:“哎,这老二去得早,如今,我这个做祖母的给孙子孙女送东西,还要偷偷摸摸趁着媳妇不在的时候,塞给底下人,说出去真要让人笑破肚皮了。”

俞家老二成家晚,在魏氏之前也是定过一门亲事的,那家小姐是俞老太爷故交之女,生得貌好,又贤惠。老太太当时是极喜欢的。不想后来那位故交开罪了当今皇上的胞弟荣亲王,一家人被贬到西北荒凉之地去了。

当时俞老太太随了儿子在任上,接到京里弟弟递来的信儿,忙遣了人赶在离京之前去接那家小姐,赶到时却已经晚了。那个小姐是个节义的,说什么也不肯连累了俞家,趁人不注意,用白绫悬了梁。这才有了后聘魏家小姐这一出。

吴嬷嬷作为府里的老人,在老太太身边伺候了一辈子,也不好道二太太长短,只得劝了:“二太太出身书香门第,是个目下无尘的,最不喜那些闲言碎语。奴婢看着,她是怕二房得的东西多了,越过了大房,被人拿着说事。”

“哼,她是个不食人间烟火的仙人,还不许我孙儿孙女过好日子了?”老太太一拍炕桌,年轻时的火爆脾气上来了,谁也拦不住,张嘴就说开了,“我给我俞家的孩子送吃的用的,她倒好,推三阻四,明里暗里不知驳了我多少回。她有志气,也别忘了晟哥儿和杏娘都姓俞!你看看,两个孩子都被她交成什么样子了。晟哥儿整日里穿着那些个旧衣裳,被她一个妇人养在内宅,见谁都瑟缩,一副没胆气的样子。那是我俞家承字辈嫡出的少爷,养得还不如三房泽哥儿。再说那杏娘,小时候多灵巧啊,现在都五岁了,连句话都说不整,结结巴巴,遇着谁都怕……”

吴嬷嬷朝恭顺立在边上的紫兰使了个眼色,紫兰得了令,连忙退了出去,吩咐人守好了门,不让闲杂人等靠近。

吴嬷嬷这才上前道:“老太太也别气得狠了,二太太就是那个脾气,当初老太太给二爷定这门亲事,不就是看上二太太那不会弯弯绕绕性子吗?也是二太太想左了,四少爷、六小姐都是老太太嫡亲的孙儿孙女,她多想想,日后总会想通的。”

“等她想通?也不知道是什么时候的事了……”老太太气呼呼地嘀咕了一句,说起这个媳妇,她是一肚子的牢骚,“你说说,她空着好好的大宅子不住,非要选了如今那小院子。我知她跟老二感情好,存了为他守节的心思,那也不必把原来的住处封了,搬到小偏院去。现在倒好,我老婆子想去儿子的旧宅看看,还要经了她的同意。”老太太想起一桩事,不由拧了眉:“杏娘一病,也不问问我,就把她挪到了自己院里。她一个妇道人家,管着二房几十来口人,平日里人来人往,污言碎语她听得,让杏娘一个小姐如何听得?”

吴嬷嬷听到这里,也觉得是二太太做得太过,免不了也感慨几分:“前些日子大房的钱婆子去闹了一场,骂得……委实难听……去二太太那里送东西的丫鬟回来以后脸都臊红了……”

老太太冷哼一声,不屑道:“就她那点道行,还想在老大媳妇那里逞威风。这二房的架子没摆起来,反出了这么一桩新鲜事。我看她那洋洋得意的劲儿,居然到今日还没缓过劲来。真是……哎……她怪我偏袒大房,也不看看她干的这些都是什么事儿!若是她不那么打杀钱婆子,我还能寻了由头治上这老大媳妇一回罪。现在倒好,她敞开了院门,打人也不扯了去二门上,全府的人都知道大房的人在二房吃了板子,我想偏帮二房都不行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kuaishuku.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