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章 许愿树

加入书签


    世界历十月四日下午两点,匆匆吃过午饭的秦墨四人踏上了真正的黄鼎山之旅。

    经过中午时分两小时的休息,苏苡祈已经回复了不少精神,双眼处不再是空荡荡的一片,隐约有闪闪荧光。

    上山的路是一条曲折蜿蜒的水泥路,两旁碧草丛林,郁郁葱葱。林边有细流泉涓缓缓流淌,听着哗啦啦的水声,不用去触碰也能感觉到冰凉清爽。

    走了不久就听到磅礴的瀑流声,声音震耳欲聋。听到这个震憾人专的声音,秦墨几人都知道自己要见到指引中的升龙潭。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早在一千三百多年前,李大诗仙就已经用天宫仙阙惊艳了庐山瀑布的奇伟,黄鼎山的瀑布也不例外。

    走近瀑布时,细雨扑面,清风撩发,映入眼帘的是一匹白练和一潭碧波。潭水被瀑流撞出荡漾波纹,却丝毫不影响潭水的清澈见底,偶有不怕人的小鱼还会绕着浅滩边上的小圆石游玩。

    果儿早已经迫不及待地脱鞋下水,在浅滩边踩着鹅卵石,逐着小鱼儿,裤子全沾湿了也浑不在意。

    秦墨也制止,任由女儿在水中嬉戏,自己倒是寻了一块石头坐着,仰头看了看山顶处那间破落的小屋,还有屋前那个偌大的青铜大鼎。

    许是受了果儿的感染,关蓁蓁拖下袜子,拉着苏苡祈就往水里奔。两人穿的都是短裤,对才没到膝盖以下的浅滩视若无睹,尽情耍玩了起来。

    过了约二十分钟,两女孩一萝莉才余兴未抿地被秦墨催促着离开。

    顺着陡峭的山路,几人先后游玩了经过的几个景点,最后才攀到山顶。

    相对上山路上的景观,山顶处孤零零的破落小庙和庙前的三足老铜鼎就逊色多了,但是到这里游玩的人却不在少数。因为那个看上去已经有点铜锈的大鼎就是传说中黄帝所铸造的九鼎之一。华夏人向来自称为炎黄子孙,对黄帝这个神话自然是抱有较深的感情。爱屋及乌,对这个青铜三足鼎也充满了好奇之心。

    而大鼎不到百米远的地方,一棵十余人合抱的大榕树安静地伸展着自己的枝丫,为树下的人们遮阳乘阴。看榕树树身、树枝上挂满的红色圆球,大家都不难知道这就是黄鼎山指引中的许愿树。

    就在秦墨几人刚刚走近三足铜鼎之时,破烂得让人以为已经荒废的小庙却突然被打开了门,一个肥头大耳的和尚披着经典的袈裟从屋内走出。

    和尚一路面带微笑,走到鼎前突然双手合十,朝秦墨微微一拜:“阿弥陀佛!先生别来无恙!”

    秦墨端详了面前的和尚一番,随后恍然大悟:“释慧大师?你胖了这么多,我一时半会还真没认出来。”

    释慧大师手向破烂的小庙一摆:“请先生屋内一聚。”

    “好!”秦墨微微一笑,转对关蓁蓁说道:“蓁蓁、苡祈,你们先带果儿在这里玩一会,我跟老朋友叙叙旧。”

    关蓁蓁看着那个肥头大耳的和尚,实在不明白已经出国几年的秦墨哪里来这么个当和尚的老朋友。但是她也不好干涉秦墨的私事,只好把疑惑吞进肚子里。

    庙内是一间禅房,和外面的破落完全不同,里面一尘不染,随意摆放的蒲团、木鱼、经书,似乎都诉说着和尚的寂寞,却又像诉说着他的空灵和清幽。

    “先生这些年来可好?”释慧给秦墨倒过一杯热茶,茶色清寡,清晰可见杯底花纹。

    秦墨端起热茶,轻抿了一小口:“看尽了人间的繁华,也看尽了人间的疾苦。”

    茶杯中还有大半茶水,释慧大师却又为秦墨添满:“五年前与先生一别,贫僧差点以为要天人永隔了。”

    “能不能不要说不吉详的话?”秦墨呵呵笑道:“话说释慧大师不在白云寺当你的住持,在这里干什么?”

    释慧大师指了指外面的青铜大鼎,微笑不改:“传说这是黄帝当年铸下的九鼎之一,先生以为这个传言的真实性如何?”

    秦墨摇了摇头:“不是!不过此鼎也不是凡俗之物。”

    “先生说不是那便不是!”释慧大师对秦墨的话没有丝毫怀疑。拿过一本破旧的经书,翻开其中一页。上面画了一只飞翔中的蝙蝠,蝙蝠身下站了几十个手持各式冷兵器的人,诡异的是几十人堆在一起也比不上那只蝙蝠的体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kuaishuku.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