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线索

加入书签


        皇宫的大殿之内,只有皇帝与宁王两个人。

        按照道衍的谋划,燕王杀入京师之后,首先要做的事就是替藩王们谋反,之前被朱允炆削去封号的藩王们,周王齐王代王岷王等,不但全部恢复封号,而且比原来更加受到优待,除了敕封土地,封赏更多的钱财外,还同时提高了每个王府的官员的官级,这么一来,每个藩王心中都犹如吃了一颗定心丸,当然更拥戴新王。

        按照道衍的解释,这么做有三层意思,除了拉拢人心之外,还有一个目的,就是对朱允炆的政策进行全面的否定,至于第三层意思嘛,呵呵。

        反正目前的形势是所有的亲王都得到了优待,君臣上下一片欢欣鼓舞,一瞬间仿佛达到了同心同德的地步。送走了一个个满面春风的藩王们,终于轮到了宁王,所有人都无一例外的得到了优待,唯独在考虑宁王时,新皇帝多了一丝心思。当初的兄弟,如今已有君臣之别,一个高坐殿上,一个拘谨而站,两个人展开了一番谈话。

        皇帝问:“宁王想去哪里?”

        宁王道:“让我回大宁吧!”

        皇帝的眼神里充满了杀机,早在之前,就有人言:燕王好战,宁王好谋。如今他已经四十四岁了,面对这个仅仅二十六岁,年轻有为,智勇双全的弟弟,他不得不防。同样是手握重兵,同样是机谋善断,皇帝看着他,仿佛看到了年轻的自己,让你回大宁,你是想效仿我来一次靖难之役吗?绝不可能,绝不可能放虎归山。

        皇帝摇摇头:“换个地方吧。”

        宁王说:“那就河北吧。”

        皇帝又摇头:“河北荒凉,再换换吧。”

        从当初的宁王与燕王,到如今的陛下与臣弟,哪里还有纷辩的权利。当初燕王走投无路,骗得宁王上了贼船,并且承诺事后平分天下,这才借的宁王三万铁骑闯出一线生机,可以说能有今天的成功,少不了宁王三万铁骑的功劳。可如今宁王敢再言当日之盟吗?他不敢,他连选择封地的权利都没有。

        宁王说:“全凭皇上做主吧。”

        呵呵,不用无奈,其实皇帝早已经为宁王选好了一处封地,那个地方,风景优美,物产富饶,宁王有靖难之功,居功至伟,所以不该再为兵甲战事劳累,是该找个地方好好享清福了。那个地方就是南昌,你可以在那里尽情的抒发你的山水情怀,钻研戏曲茶道了。

        宁王领旨去了南昌,往日统领万军的将军,今日喝茶遛鸟的闲人,对于这个有抱负的亲王来说,这种日子不能说不煎熬,可是他又无能为力,所以每日与花鸟为伴,并且早早的就修好了自己的陵寝,打算终老在此地,这才让皇帝彻底放了心。然而谁也不知道,在宁王的心底,一直有一颗仇恨的种子,它在滋生,在酝酿,在萌发,早晚有一天,它将长成参天大树,到时候,无论成败,都将是一场灾难。

        当然,这都是后话,安置了宁王后新皇帝终于松了一口气,现在,再也没谁能把他从龙椅上拉下去了,他终于可以放开手脚大有作为了,端坐在龙椅上,他陷入了凝思,他在思考这个国家的未来,他在思考如何让这个国家在自己手上更加强大,可是一阵急促的脚步声打断了他的思考。……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kuaishuku.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