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九章 合拍-第2/3页

加入书签
    既然如此,以后有得你们哭的时候,四大名著的海外版权,他可是彻底买断了的。当然,他也知道央视经常耍流氓,如果这次也耍流氓,那真是太好了,他正愁没打脸的机会。

    不过,他似乎忘了点什么。

    “好吧,我原则上不反对,不过我希望能派人跟进,一是要有财务的知情权,二是……”李旭说到这里笑了笑,“你们也知道,我在香港有一家电视台和一个电影公司,有出色的,愿意过去发展的演员,必须我先挑。”

    这话说得王导演、戴主任嘴角都是一抽一抽的,作为央视的高层,他们对某些消息还是有所了解的。

    不过嘛,吃人嘴软拿人手短,李旭也不说要强迫,所以——

    “没问题,我们……原则上同意。”戴主任最后这么说道,就是一副蛋疼的模样。

    毕竟,人们现在是心向出国,李旭拿这个来勾引小姑娘,绝对一勾一个准。

    “但是,希望李先生不要耽误拍摄。”他随即又追加道。

    “放心,戴主任,王导演,在这上面,一切以你们的意见为重。”李旭笑眯眯的说道。

    又聊了几句,问了问剧组现在的情况,李旭才从央视告辞,转而去中影。

    确切的说是中影合作制片公司,专门负责合拍片,李翰祥那部上位上映的和,就是他们负责大陆拍摄事务的。

    关于的构思和想法,在抵达燕京后,他就让高丽红和美国想象力影业的两个负责人,带到了中影合作制片公司,现在过去后不仅头头脑脑都出来了,文化部和广电也派人过来。

    “早就听说李先生对中国文化很了解,今日一见,果然名不虚传。”寒暄了几句后,一把手这么说道。

    “不敢当不敢当,略知皮毛而已。”李旭则摆出一副谦逊模样,不看那混血外貌,还真会以为是中国人。

    然后,然后就是垃圾时间啊,大谈中美友谊之类的,反正就是唱高调,唱得李旭蛋疼。

    特么的,老子又不是美国国务院的,我就一投资人,你跟我说中美合作电影也就罢了,跟我说中美经济合作也可以,但是中美军事合作关我屁事啊……好吧,还真关我屁事,毕竟最初很想推销F-14的。

    不过,想归想,嘴巴上却没有说出来,对方调子起得高,但也没怎么深入,毕竟是2000万到2500万美元的投资。

    可以理解的,600万美元投资就已经将央视高兴坏了,更何况还是才成立不过四年的合作制作公司,这可是政绩!

    难怪贝托鲁奇能受到那样的欢迎。

    其实李旭今天来也不是谈具体合作,就跟去央视一样,表示一下我比较看重这个项目,希望能效率起来。

    按一般情况来说,他应该先找人过来沟通一下,这样大的项目可比香港的小打小闹要麻烦得多,但问题在于,实际会更加麻烦。

    李翰祥也想要拍溥仪的经历这个事,李旭是知道的,前世的八卦都有,只不过下手晚了,被贝托鲁奇抢了个先,胳膊拗不过大腿,只好放弃。

    这个还没什么,只要他李旭决定要了,无论李翰祥还是贝托鲁奇,都得站一边去。充其量就是后者稍微麻烦一点,所以他打个时间差过来跟大陆谈,能偷一点懒就偷一点懒。

    只是,是有版权纠纷的,这部传记是溥仪本人口述,群众出版社编辑室主任李文达整理。

    于是出版的时候,他跟溥仪平分了稿酬,各拿了5000余元。

    本来这样挺好的,但是要搬上银幕的时候,出版社、李文达以及溥仪最后一个老婆李淑贤因为谁享有著作权而发生了矛盾,然后官司一打就是十多年,各种上诉。

    好容易在96年终审后,16年又因为不同的出版社出版了这本书,再次闹得沸沸扬扬,最后群众出版社不得不将要求法院将本书认定为无主财产,然后让溥仪后人来争夺。

    这也是为什么贝托鲁奇84年就提交了制作申请,却到了85年才正式开拍的原因之一,哪怕他的是参考了两本书编写的剧本。

    李旭要照搬甚至复制这部电影,那么不得不面对同样的问题,而且,李文达当初在完成了后也有过拍成电影的想法,还将剧本也写了出来,可惜后来流产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kuaishuku.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