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三章 煮茶论江湖-第3/3页

加入书签
    杨问远跟另外两个侍卫被大师兄带着出去转转,看看玉柱峰上雄奇秀丽的景色,也看看山上道士练拳做功课。

    后殿的暖阁里,就剩下了皇帝跟张铭钧。

    “江湖才有真风流。此话直到朕这趟出太安城才算亲眼见识。深宫高墙里的生活,着实是太过乏味了。”

    皇帝接过张铭钧泡好的茶在鼻下轻点,一股新茶的清香透进颅腔极为舒爽。

    “陛下日理万机操劳的是整个帝国,江湖上的风流不过是狭隘的恩怨罢了。”

    张铭钧跟李显皇帝算是旧识,早在李显还不是皇帝的时候两人就有过交集。对于现在已经是九五之尊的李显,张铭钧敬则敬矣,并无他想。

    “可朕还是很羡慕江湖人的自由啊。”

    李显小抿一口,舌尖扣齿回味一番,新茶清鲜,但毕竟还要经过些时日才能沉淀到醇香。

    “哪儿有什么自由,不还有句话说人在江湖身不由己来的。”

    “真人远离庙堂,更不知晓官场纠缠啊,那才真是身不由己。前年顺州遭了旱灾,一级级上报到了太安时已经饿死了几千人,灾民逃荒涌入别州,一时间社会动荡。朝廷估算下拨赈灾银两,一项项算下来要五千万两之多。皇后知道吓了一跳,受灾的人数才不过十几万,这五千万两足够每个人分好几百两了。王首辅恰好在场,他说这赈灾的银子,能有五分之二是给给各地灾民所用,其余的都是上下打点官员。朕明知道那些官贪,可依然没办法处罚他们。这背后牵扯,世宗豪族官派勾结,像是树根一样纠缠不清。这才是朝堂上的不自由啊。”

    皇帝难当,好皇帝更难当。

    每一条利国利民的政令推出都会遇到层层阻碍,就算李显在大殿上直接发了脾气,骂的文武百官狗血淋头甚至砍掉几个脑袋,他们中的一些表面上吓得跪在地上高呼有罪,其实心里说不定就在暗暗嘲笑皇帝的无能。

    “若是江湖,最起码做事能痛快些,有仇就报仇,有怨就报怨。”

    “也许吧。咱们出家人向来与世无争的。”

    “我倒给忘了,在真人跟前说什么打打杀杀,实在有扰清净。”

    “陛下言重了。”

    “说到江湖,虽然朕久居宫中见识寡薄,但也听旁人说起过一些。关于江湖宗派似乎有个一山一寺一书院,两宗剑道归一人的说法?在宫里碍于举止礼仪也不好抓着人详问,真人能不能帮朕答疑解惑?”

    “答疑解惑不敢当,确实是有这种说法,若是陛下想听贫道就说几句。”

    一山一寺一书院,两宗剑道归一人,江湖上有这种说法也不过是近几十年的事情。

    开头的一山一寺,指的便是武当山跟西方佛门踪源雷音寺。两方能在这排名上分列一二,不止是因为武当修道巧夺天工,禅宗普渡功法神奇,更因为两者因为其哲思而对世俗有着莫大的影响力。

    书院说的则是太安城里的岳麓书院,钦天监苏世玉,现在已经是辑武司司值的宋知命,还有很多大儒符师,都是出身书院。

    两宗指的一是北疆烂柯山魔宗,一是西蜀皇族剑宗。龙殊跟东皇太一都算是这两宗之人。

    至于最后的剑道归一人,这五个字实际上是对宁逍遥莫大的赞誉,天下剑道他为魁首。

    张铭钧细细将这些讲给皇帝,皇帝一时间听得出了神,看着窗子外边的山崖许久没回过神来。

    “陛下?”

    张铭钧已经讲完了宁逍遥在武当的成名一战,皇帝只管神游也不知道听没听。

    “嗯?哦哦,朕有些分心了。”

    皇帝收敛了视线回过神来。

    “朕如果在东海办一场武道会,以此来点评武榜排名,日后各宗门凭武道会可如军籍封官进爵,如何?”

    皇帝忽然说道。


    本章完

本站网站:www.kuaishuku.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