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九章 灌汤包

加入书签


    年眼看就要匆匆过完了,初六刚过,哥几个就迫不及待地回到镇上原味斋初七就营业了。

    原味斋可是一大家子的主要经济来源,关门一日那房租可是不少银子呢,哥几个都是勤奋的主儿,怎能眼睁睁的瞧着这白花花的银子流了出去。

    怡儿和苏雅又恢复了往日的田园、小溪、木屋三点一线式的简单生活。偶尔箫晴儿也拉着她们俩学刺绣,但是两人根本就不是学刺绣的料,半个时辰还不到两双手扎破了好几处,再学下去要成蜂窝了。

    箫晴儿也只能遗憾地摇了摇头,就此作罢,硬赶鸭子上架确实不是明智之举。

    现在酒楼和酱菜的生意算是已经稳定了,每天大概能出十几桌,酱菜更是几十斤,赶上大集或者是有订席面的时候生意会好些,能买出几十桌,现在每天都有几十两银子进账,一个月除去一大家子的花销,还能存下几十两银子。

    但箫怡儿觉得还是远远不够的,依这种进账速度,要是普通人家解决个温饱确实是富富有余,但是他们都是想招兵买马东山再起的人,这点儿银子其实就是杯水车薪根本解决不了问题的。

    所以她想了个其他赚钱法子,那就是早点再退出些新的项目,到时候还会招揽一大批新的顾客。早餐可以卖的东西就多了,但自己家不在镇上住,也不能弄太复杂的,以后要是赚到钱倒是可以在镇上另租一个店面。

    现在她推出的早点就是酒店的额外项目,也是进账不少的。她向来是风风火火的性格,更是说做就做。

    立即去厨房,将杀的年猪留下的一大张猪皮从地窖里拿了出来。然后点上火,将猪毛在火上熏烤干净,处理好后猪皮要放锅里煮沸,在猪皮变色后捞出。

    为了让猪皮冻看起来更透明,猪皮捞出后箫怡儿把猪皮上粘着的少许肥肉刮掉,最后将猪皮切成长条状,又将切好的猪皮放入锅中大火煮沸,来回煮了两次后将猪皮放在碗中。

    她找了一小块粗布将茴香、香叶、桂皮和八角等装进去用绳子绑好,最后在锅里放入清水,大火烧开,再小火慢熬。

    把猪皮和调料包一起放入锅中煮,大概煮了一个时辰左右,放入盐调味后萧怡儿又拿了一个大罐将猪皮冻装好,搬到地窖里,等它自然冷却下来她的猪皮冻就做好了。

    一切都准备好了之后,又去舀了五碗白面,拿来温水耐心和面。

    这灌汤包可是她前世最爱的早点之一,但是记得家门口的一家小店儿,老板是广州人。做的灌汤包十分的正宗。当时出于好奇还真是向人讨教了一二,后来在网上也查了不少资料,自己在家里试了几次,虽然没有人家做的正宗,但是口感较一般的包子那还是绝对是超好的。

    家里的其他人看着箫怡儿忙忙碌碌的也不知道她想做什么吃的,但是看起来工序这么复杂倒是让他们一下子期待起来了。

    第二天早上一起来苏雅就拉着箫怡儿问昨天忙活了大半天儿,今儿到底要给大家做些什么新鲜玩儿来尝尝?

    本来箫怡儿是想晚上再做的,但一看面早上就发好了,她去看过猪皮冻也没问题,所以就把时间提前到中午了。中午多做些,晚上就吃现成的就行,还省事儿,也不错。

    “怡儿,你是要做包子给大伙儿吃吗?”看着怡儿在那剁猪肉,晴儿在揉面,苏雅则一边剥葱,一边好奇地问道。以往也包过包子啊,但是貌似程序可没有这么繁琐。

    “是啊,姐姐们等一下见证奇迹的时刻就要到了,到时候你们就知道了。”箫怡儿神秘一笑,故弄玄虚地道。

    箫怡儿把猪肉和葱剁好后,就把猪肉冻拿出来切成小粒,与肉馅拌在一起,然后把包子馅和揉好的面都搬到堂屋去了,打算在堂屋里包包子的。

    箫怡儿把醒好的面拿出部分切成了一个个小剂子,然后自己拿着小擀面杖,开始擀面皮,没想到他做的还真不错,每个面皮都擀的差不多大小,而且粗厚也非常均匀。

    “怡儿,你这面皮擀的真不错,就是我也擀不成这样的!”姐姐晴儿不由地赞赏了一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kuaishuku.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