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6 王安是天启让杀的

加入书签


        天启元年九月初一,明光宗和孝和皇后被安葬在庆陵,一番繁琐的流程走完。内阁大学士刘一燝等人也就喘了口气,接下来进入了赶奶妈的状态。这几个月的恶气终于可以出了!反正赶女人是我们大臣的强项!

        九月六日,御史王心一上言:皇上谕户部给客氏地二十顷,作为香火,又命工部叙录魏忠贤之功。当此辽东战事方急,“皇上先左右而后疆场”,则不便之甚。东征将士闻之,“毋乃解其体而灰其心乎?”朱由校想,赏客氏是我的家事,搞好辽东不该是你们大臣的事吗?所以对王心一的劝谏,根本不理睬。而大臣们想反正,最后截止日期都到了。咱忍了,权当遣散费了!

        对于众大臣逼迫客氏离宫这件事,朱由校是非常愤怒。这不单单关系他和客氏的感情,更主要的是之前魏忠贤和他提及的内外廷勾结的事情。这口恶气必须出了。

        于是在九月二十四,朱由校下旨绞杀王安。根据历史文献记载,朱由校赦免了被控告参与盗宝案的田诏、刘朝、刘忠等几名高级太监后,他们向朱由校控诉在被羁押期间,招到了严刑拷打,屈打成招。对于这点,朱由校也是信了的。于是给与了补偿,帮他们重现安排了岗位。而为了报复一下王安,特意把刘朝安排到南海子提督的位子。

        于是,刘朝按照魏忠贤的意思实施了报复行动。他先断绝王安的饮食。王安取篱笆中的芦苇和萝卜来吃,坚持了三天仍未饿死,刘朝不耐烦了,将他活活勒死了。这个说法也获得了相当广泛的流传,基本上已经成为了共识,

        后世评论前世,在记录不明确或者比较隐晦的前提下,喜欢用比较简单粗暴的办法去脑补。比如魏忠贤是个坏人,所以必须干坏事,于是出现了魏忠贤无数次矫旨杀人的事。但是,要知道矫旨是一件有巨大风险的事情,轻则欺君罔上,重则形同谋逆。在人多口杂的情况下,想要完全保密,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既然不能保密,那么只有存在权势滔天到可以根本不把皇帝放在眼里,或者皇帝真是个非常愚蠢的人的情况。

        所以,矫旨只能存在于针对那些无足轻重的对象,或者皇帝本来就有这个想法,只是不便于开口的前提下。而诛杀王安这种内廷顶级太监,怎么能用矫旨这种借口呢?皇帝不是傻子,魏忠贤也没这个胆子。

        杀了王安,朱由校斩断了内外廷的勾连。接下来,就要扶植一个对自己绝对忠心的人,魏忠贤就是不二的人选。在王安被贬海南子净军时,太监里排名第二的王体乾立马运动起来。当然,能混到这个位置的,都不是傻子。王体乾没有喜滋滋地准备顶替王安,成为排名第一的司礼监掌印,而是在第一时间向魏忠贤效忠。而魏忠贤也接纳了这个识时务的同僚。

        光效忠没行动,就不到位了。于是,王体乾挖了许多王安的黑材料。这些材料也进一步加深了朱由校对王安的厌恶。在王安作死以后,王体乾成了司礼监掌印。当然,他心里也明白,这只不过是魏忠贤让他顶在前面而已。上位后,王体乾甘为魏忠贤的打手,凡王安名下诸宦官,斥逐殆尽。

        九月二十六午时,客氏恋恋不舍地离开了她战斗了十几年的地方,离开了和他朝夕相处的那个小男人。

        客氏出宫后,朱由校的确日夜思念,甚至不思茶饭。九月二十七,经历了一天离别之痛的明熹宗朱由校,终于忍不住了,直接传谕外廷,“上念之因,传谕客氏时常进内,以宽朕怀,外廷不得烦激!”反正,你们让我赶客氏离宫,我也实现过承诺了。现在,客氏离宫,我实在受不了,让她常回来看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kuaishuku.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