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1章 大辽士兵心底欢喜

加入书签


    但是,银龙王子对他的姐姐哥哥,却是一心地爱护,耶律雨燕对于银龙王子也很照看,可是,韩德让却处处在为难耶律雨燕和她的驸马!所以他们之间的矛盾,被银龙王子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也无可奈何。今日听得之间的父王和哥哥姐姐们的争论,听得大宋太子的话,听得林道长的话,就决心要出家,省的自己的哥哥姐姐们跟自己的父亲闹得没完没了。最后在闹出人命来!那可是都不好办了!所以银龙王子就跑出来,跪求要拜林道长为师,他要出家,林道长也就答应了。

    这里要介绍几个文中说的典故:季札的祖先是周朝的泰伯因主动让国曾经被孔子赞美为“至德”之人,他也和祖先一样因三次让国而名垂青史。季札的父亲寿梦在位时,他的四个儿子当中,以四子季札最有德行,所以寿梦一直有意要传位给他。季札的兄长也都特别疼爱他,认为季札的德行才干,最足以继承王位,所以都争相拥戴他即位。但是季札不肯受位,坚持把王位让给哥哥。

    哥哥诸樊觉得自己的德能,远在季札之下,一心想把持国的重任托付给他,但被季札婉言谢绝了。他说:曹国之人想拥立贤能的子臧为国君,来取代无德的曹王,但被子臧所拒绝。为了坚守臣民应有的忠义,并打消国人拥立的念头,子臧离开曹国,奔走到了宋,使曹国的君主,仍然得以在位执政。子臧谦恭无争的美德,被人们赞美为能“守节”的盛德之人。前贤的殷鉴历历在心,国君的尊位,哪里是我季札所希求的呢?虽然我无德,但祈求追比贤圣,则是念念在心啊。后来吴王寿梦病危,嘱咐王位由兄弟依次相传,一定要使季札能成为吴国的国君,于是发生了三位兄长(诸樊、余祭、余昧)相继要把王位让给季札,而季札执辞不受,三次让国。长兄诸樊无奈只得继位为王,遵父王遗嘱兄终弟及,依次相传,然而即便馀昧死后,季礼仍然不受,让给馀昧之子僚。季札的厚德感动了吴国之人,他们如同众星拱月般,一心想要拥戴季札为王。不得已之下,季札退隐于山水之间,成日躬耕劳作,以表明他坚定的志节,才彻底打消了吴人的这个念头。

    《春秋》载,季札于公元前485年死于封地延陵,后人在墓旁建季子祠,墓前立碑,传说碑铭"呜呼有吴延陵君子之墓"10个古篆是孔子所书。季札三让王位,历来为人们所称道,被称为“至德第三人”。

    而文中的原文――殷,泰伯,周太王长子,弟季历,生子昌,有圣瑞。太王有传位季历以及昌之意,泰伯知父意,即与弟仲雍相约,因父病,以采药为名,逃之荆蛮,被发文身,示不可用。孔子以至德表之。

    泰伯率仲弟飘然远去,使王季自然得位,而太王亦无立爱之嫌,其曲全于父子兄弟间者,浑然无迹,非至德其孰能之。

    意思是――殷朝末年,有个孝悌兼全的人,名叫泰伯,他是周朝太王的长子。他的第三个弟弟叫季历,生有一个儿子姬昌,姬昌出生的时候,曾有一只赤色的雀鸟,嘴里衔了丹书停在季历的家门口,人们都传颂说这表示有圣人要出世。所以周太王一直有传位给季历,再由季历传位给姬昌的意思,但因为泰伯才是长子,所以周太王也有点为难,对传位给季历的想法也不好表露、声张。泰伯却觉察出了父亲的意思,便立即找到二弟仲雍商量,二人便相约假称为父亲的病要到山里去采药,借着这个名头,他们兄弟俩果然跑到了南方蛮夷之地。一到南方,他们便披散了头发,在身上刺画了花纹,这意思是说“我们俩是不可以出世做事的了”。这样,周太王便顺利地让季历继了位。这事后来被孔子听到了,孔子赞叹说:“泰伯二人的行为,已到了至德的地步呀。”

    泰伯带着二弟飘然远去,目的是为了遂父亲意愿,让三弟顺利继位,而父王也不会给世人留下偏爱让位之嫌,这曲全于父子兄弟的一片衷肠,浑然不落痕迹,真是可称为“至德”的了。

    ……

    今日在大辽的阵门外发生的事情,实际上就是大辽内部,矛盾的再现。而且今日之事,大宋太子的一番话,对于大辽的影响非常大,尤其他的那个把一百单八阵拆了,修成一百单八个村子的话,使得大辽里面的很多人非常认可赞赏,希望两国别打了,两国百姓好好地过日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kuaishuku.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