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章 亭台奏对 二

加入书签


    那边陈苍梧刚一离去,这边李怀信便马上凑上天武帝跟前,低头哈腰等待吩咐。

    “怀信,大司马可到了?”刚刚经过时间不长不短的谈话,天武开始觉得有些乏累。他坐在椅子上伸了个懒腰,便坐直身子问李怀信道。

    “陛下,施大人正在听宣。”

    “嗯,快让大司马前来罢。”

    不大一会儿,一位满头银发的老人缓步近到长乐亭,脚步虽蹒跚却颇为坚定。正是当今大懿朝文官之首的大司马,施颖逸大人。

    他今年刚到八十岁,早已过了身富力强的年纪。虽然在大懿朝建立之前施颖逸并没有在朝做过一天的官吏,但天武帝在天下大定之后,还是点名要他做了这群臣之首。

    对身为士林领袖的施颖逸表示尊重,天武这样的姿态果然赢得了士大夫们的拥护,因此这二十年来大懿朝的局势倒也安定,并没有出什么大的乱子。

    施颖逸心怀天下的胸怀也确实是没有谁不敬服的,这也确保了他在协调各个朝廷机构之间关系时的威信和效率。

    对这样一位重臣元老,天武帝从来都是呵护有加,关怀备至。

    “来呀,还不快快搀着施大人!”天武见到来人,马上冷声向四周宫人道。

    还是李怀信最为机灵,他并没有在天武吩咐之前就搀扶老大人,却专门就等这一声令下,便一溜烟儿似得窜到了老大人跟前,一步一个台阶的小心把施颖逸引到了亭台之上。

    刚把老大人送到坐上,李怀信便又立马离开到亭外候着。他最清楚,在这种场合,一旦开始正式的奏对,他是万万不能在近前的。

    “老臣参见陛下!”施颖逸并没有因为天武的另眼相看而恃宠而骄,只是与平时一样深施一礼向天武帝道。

    “啊,大司马不必多礼。”天武连忙探身扶住就要下跪的施颖逸,开门见山的轻笑道:“朕请你来,只是想请教一二心中困惑。”

    “哦?依老臣猜想,定是因为今早的朝会?”刚坐定听到天武帝话语的施颖逸问道。

    “老大人果然敏锐!”天武感叹道:“这几年,先是丰宁原大旱,朝廷上下用尽手段凑齐钱粮赈灾。可这灾赈来赈去,却不见任何成效。甚至,户部奏报丰宁原上已经很久没有生息了,好像灾民都在一夜之间消失不见了。对此,老大人可有些看法?”

    “陛下可听过,有句话叫‘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施颖逸一听天武首先便问到赈灾这个议题,稍加思索便答道。

    “哦?愿闻其详。”天武端坐答道。

    “这是说,世间万物的演化规律都是‘阴’和‘阳’两个方面对立统一又循环往复,以致无穷。而日中则昃,月满则亏,水满则溢,事情一旦到了一定程度,就会向相反的方向转化。这个时候,往往应是顺应而不是急着想去改变。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唔,朕明白一些了。”听到这,天武微微点头,若有所思的轻声回应道:“可若是不救灾,眼睁睁看着百姓受难,朕这位子还坐着有何用?”

    “这就是那个度的问题了,微妙至极且又随时依势而动,确是难以把握。陛下可也察觉到,为了救这灾荒,朝廷动用上下之力把钱粮都投在这丰宁原上,这其中的大贪小贪暂且不论,只是无奈把粮食换做草料这单单一件,就引出了多少麻烦?只这一点,就是那个度有些过了。”

    “确实不错,前些时日还差点激起民乱。再者,因为救灾,从南方经过漕运调粮食,国库、税赋也不得不都指望着南方那些氏族门阀来撑着。可这样一来,却又被那些执信和诸往城的氏族拿住朝廷七寸,朝廷便不得不妥协,给他们的自治权又松了个大口子。长此以往,虽然现在还看不出任何异动,但时间一长,暗流涌动早晚会变成滔滔祸水。他们定要得寸进尺,甚至又想从我大懿朝完全割裂出去。”

    施颖逸听得天武所说如此,心中有些底了,便也接上说道:“陛下所虑,老臣也一直在思索。这‘丰宁奇荒’世所罕见,影响实在太大。这两年大旱,本是粮食主产地的丰宁原变成了一个大大的负担。而且不单这北方的农耕基础被摧毁了,最近丰宁原周边开始有传染病的疫情,真是屋漏偏逢连夜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kuaishuku.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