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9章 传胪大典

加入书签


  弘治皇帝决定任性一回。

  国家取士,一向是由文章取的。

  可也有那么一点例外。

  他在位18年,决定就算是背负一点骂名,也要带着点私心对待此次的抡才大典了!

  这六首状元,他还是要拼一拼的!

  一等三份,加上二等十名。

  如果赵策的卷子都不在其中,那就没办法了。

  总不能真的就闭着眼睛取中这个状元,届时被天下的读书人骂到死吧?

  所以这样的安排,是最妥当的!

  弘治皇帝一声令下,众人便行动了起来。

  司礼掌印太监领旨后,准备出去传考官们按照排定的名次先拆前十的卷子、抄名帖先呈送天子预览。

  而张元祯作为此次的主考,则露在店内,开始拆这三份一等的卷子。

  这三份卷子,已经被弘治皇帝按照顺序排好了。

  第一份,如果不是因为赵策这个意外,那便会是状元的卷子。

  司礼掌印太监脚还没踏出殿门,便听到张元祯突然喊道:“陛下,且慢!”

  弘治皇帝心有所感似的的看着他。

  而殿中其他人也眉角一跳,都从这一声中听出来了特别的含义。

  张元祯看着手中刚拆封的卷子,脸上已经布上了喜形于色的笑。

  “陛下圣明,钦点的状元,正是您心中所想之人!”

  此话一出,殿内一片寂静。

  李东阳笑眯眯的抚着胡子。

  他这徒弟有一样不好的地方。

  ——那就是,他都考到了所有读书人梦寐以求的殿试,写文章却依然没有自己的风格。

  因为他一直都是填鸭式的押题,为了科举而做文章。

  所以李东阳一时间,都没认出来。

  那通篇的溢美之词,虽然与赵策这人的性子不大符合,但读起来确实让人赏心悦目。

  李东阳也是看了一大半,才反应过来那份可能是自己徒弟所作。

  不过他也不好把这猜测说出口。

  毕竟皇帝说了要点,可他这个做师父的,总不能就直愣愣的说就点吧?

  这份卷子,被谢迁读了出来,然后被弘治皇帝排在了第一位。

  这么一来,是绝对没有作弊嫌疑的了。

  李东阳乐呵呵的听着张元祯念出了原本该是天子钦点的状元名讳。

  “第一名——广东高州府高文县举子赵策。”

  念完后,张元祯喜滋滋的拱手:“恭喜陛下!”

  其他人都看了看李东阳,也拱手对着弘治皇帝道喜。

  弘治皇帝眉目舒展开来,脸上也带着真切的笑。

  “想不到竟是朕的不是了。”

  “差点便动了私心,影响了此次抡才大典的取士公平。”

  赵策的状元被确定,那刚刚要折腾的事情也就不需要了。

  不过卷子也是要继续拆的。

  司礼掌印太监便依旧出了殿门,让值房的诸公们拆剩下卷子的弥封。

  “张爱卿,再念榜眼。”

  张元祯便道:“第二名——南直隶苏州府昆山县举子顾鼎臣。”

  “第三名——浙江举子董玘。”

  头三名被确定后,弘治皇帝又问了一下三个的年纪。

  一甲三人中,年纪最大的是顾鼎臣,今年已经28岁了。

  而赵策,去年及冠,今年是22岁。

  第三名董玘,今年才19岁。

  三个人,年纪一个比一个小。

  等到董玘的年纪也被报了出来后,众人便适时的连声恭喜弘治皇帝。

  毕竟这么年轻的一甲三人,可都是少年才子。

  科举这么多年,殿试也少见这样的。

  张元祯笑道:“今日一甲三人,个个都是年轻才子。”

  “可见在陛下的英明领导下,我大明才子一代比一代更强。”

  弘治皇帝笑道:“朕得良臣,也是因为诸爱卿举贤有功。”

  说完,又特意点了点谢迁。

  “谢爱卿读卷最佳,听着便令人心情愉悦。”

  谢迁笑呵呵的道谢。

  垂下头后,撇了撇嘴。

  他小儿子这次也参加了考试,他读卷这么好,怎么就没读中自己儿子那份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kuaishuku.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