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雁门郡郭缊

加入书签


刘备安排人手,在太原郡榆次,阳邑两地修建军马场,喂养这五千头种马。

两千匹军马则调拨给了镇守上党的关羽,匈奴人并没有食言,雁门郡内一万余名匈奴人,陆续退出雁门郡。

准备转向定襄阳郡、云中郡一代活动,刘备从黑山军中抽调出十万青壮,由张燕率领,前往雁门郡马邑屯边,一边防备匈奴人,一边收拢雁门郡的大汉子民。

雁门郡前太守郭缊,在雁门郡大部失守以后,率领残存的两千兵马躲藏在句注山。

句注山背面是陡峭的悬崖,人力实难攀登,飞鸟难以平地飞跃,且上山下山只有前山一条路。

山上水源充沛,山上有郭缊安置的存粮,匈奴人数次想要拔掉这颗钉子,但,句注山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地势,让人望而生畏,每次攻山,无功而返,死伤惨重的匈奴人只有望山兴叹。

句注山,大寨。

前太守郭缊,听闻手下军士回报,匈奴人已经退出雁门郡,此刻,整个雁门郡再也没有一名匈奴人的消息时。

郭缊忍不住老泪纵横,他已经忘记了,在句注山上,呆了多少个日夜,终于等到了匈奴人退兵的这一天。

雁门郡的百姓有救了,大汉失去的疆土又回来了!

大寨门口,一名二十岁左右的男子,背负宝弓,手持一杆长枪,一身戎装。

腰间还挂着几颗血淋淋的人头,一步一步朝大寨走来,坚毅沉稳刻在他略带沧桑的脸上,与他这个年纪倒有些不相符合。

“将军!”

守卫山门的士兵见到来人,赶紧上前接过那挂在腰间的人头。

“大寨外,来人可是伯道?”

郭缊的声音从大寨内传来出来。

明显,守卫的声音惊动了大寨内的郭缊。

“回大人,正是末将!”

“伯道还请入内一叙!”

“诺!”

郝昭将长枪弓箭交给亲兵,推开大寨大门,走了进去。

见到郭缊后,郝昭见礼。

“末将见过大人!”

“伯道请坐!”

郭缊看着郝昭的眼神,就像是在看自己亲儿子郭淮一般。

郝昭本是太原人,三年前,雁门郡沦陷以后,郝昭带领三百乡勇,从太原郡出发,加入郭缊的麾下,与郭缊一起抵抗着入侵的匈奴人。

这几年,两人建立的情谊越来越深厚,郝昭一身武艺越发纯熟,立下了无数功劳,郭缊更是将郝昭当成了自家亲人一般对待。

每遇战事,郝昭总是带头冲锋,尤其是他手里那张三石强弓,百步穿杨,箭无虚发,数不清到底多少匈奴人死在看他的弓下。

落座后的郝昭说道。

“回大人,末将在山下率领五百骑兵,追杀撤退的匈奴人,抓获了几名俘虏才知道,匈奴大单于于罗夫已经答应并州牧刘备,所有匈奴人三日内退出雁门郡!”

“我已知晓。”

郭缊点了点头,神色复杂的看着郝昭,做了一个艰难的决定。

“伯道,眼下雁门郡战事已经平息,素闻并州牧刘备宽任待人,在上党太原两郡极受百姓拥护。

麾下更有张飞、关羽、高顺等猛将辅佐,此人将来的成就必定不可限量,伯道若是去投……”

“大人这是什么话?”

郝昭神色一变。

“大人本就是朝廷任命的雁门郡太守,皇命在身,眼下匈奴人退去,大人当从新回到太守府,

安顿黎民百姓才是正事,末将必将跟随大人,守护大人的周全。”

郭缊叹了口气,这郝昭终究还是太年轻,经历的世事太少,焉能知道人心险恶。

刘备身为并州牧,是他的上级,更有权过问整个并州一切事务,中原诸侯自立,拥兵自重,朝廷的号令早已无人遵行。

“伯道,你我斡旋在句注山多时,可曾见朝廷派过一兵一卒援助我等,可见朝廷早已将我们遗忘,生死全然没有放在心上。”

郝昭呼吸一滞,竟然无言反驳,他心里清楚郭缊说的是实情。

“再看刘备,来到上党不久,便大破匈奴人的兵马,其弟张飞更是追杀左贤王去卑至原平县亲手将其斩杀!”

“伯道,整顿山寨中的兵马,随我一同赶往晋阳,去拜见并州牧刘备,你还年轻,我要替你寻找一条出路才是。”

郝昭拗不过郭缊,无奈起身,走出大寨。

句注山下。

两千兵马已经列阵完毕,所有家当已经收拾停当,郝昭郭缊带着麾下的兵马一刻不停赶往晋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kuaishuku.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