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谈判

加入书签


十四世纪初叶,日本进入南北朝分裂时期,封建诸侯割据,互相攻战,争权夺利。在战争中失败了的一些南朝封建主,就组织武士、商人和浪人到中国沿海地区进行武装走私和抢劫烧杀的海盗活动,历史上称之为"倭寇"。

        在原本的历史上,朱元璋建立明朝的时候,日本正处于封建割据的南北朝时代。早在元顺帝至元二年(1336年),打进京都的足利尊氏废黜了后醍醐天皇,另立天皇,自任征夷大将军,设幕府于京都。后醍醐天皇南逃吉野,建立朝廷,史称南朝,在京都的朝廷被称为北朝。后醍醐天皇为了恢复王权,推翻幕府,派他的儿子在九州设征西府。除了南、北两个朝廷外,还有许多割据势力--守护大名。他们掠夺财富,除互相争战之外,还常常支持和勾结海盗商人骚扰和掳掠中国沿海地区,形成了元末明初的倭患。朱元璋即位后,连续派使者到日本,以恢复两国关系,更重要的是为了消弥倭患。但由于日本处于分裂对抗状态,几次派使都毫无结果,倭寇侵扰日渐繁复。北起山东,南到福建,到处受到劫掠。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北朝统一日本。南朝的武士、失意政客和浪人失去了依托,于是流落海上,盘踞海岛,形成了一股不小的力量,不时侵扰中国沿海,造成洪武末年日渐炽盛的倭患。

        在当前的历史中,没有了元朝两次进攻日本的事件发生,足利幕府更早的统一了日本,不过他对于大周的态度与历史上对于明朝的态度有所不同。明初,由于国力强盛,重视海军、海运建设,日本畏惧大明,当时的将军足利义满为了与明朝交好,积极的肃清南朝的残余势力,打击倭寇。而大周建朝以来,将主要的精力全都放在了北方草原,倭国又处在战争时期不曾与大周建交,等到倭寇肆虐大周占据海贸商路之后,足利义满见到了大周海上势力的薄弱,所以他选择一边打击倭寇,一边招揽倭国,自己占据海贸。

        三年前,收服所有倭寇的足利义满见大周在海上奈何不了这些流寇,便认为大周军力薄弱,所以悍然组织军队进攻大周哦,在打退东平王之后,更是信心膨胀,之后若非有镇海侯谢玉,中原大地只怕要再度沦陷。

        在大周惨败的足利义满见识到了大周的陆军实力后,果断选择退居日本,待得从海贸之中收集大量资源,增强国力之后,再度侵略大周。为此,足利义满对于海贸看到极为重要,虽然他们可以选择像倭寇一样直接抢掠,但是南洋的居民因着前次的掠夺已经开始向大周求援驻兵,虽然大周没有正式表态,但驻守云南的南安郡王私下里却派人至南洋各国组织军队反抗倭寇。足利义满为了保障海贸利益,将冒犯南洋各国的倭寇交由这些小国处理,这些小国国王因着大周禁海之后,中原的瓷器与丝绸只能从日本获取,所以都选择与日本建交。就这样,日本凭借着从中原学来的技术,取代了大周享受着海上丝绸之路的福利。

        东平王世子离京后,带着百人使团自金陵出发,历经千辛万苦最终花费了半月时间才抵达了日本。因为大周使团来势浩大,足利义满亲自接见了东平王世子及随行的使臣王并与陆琳。王并与陆琳之所以跟随东平王世子也是看中此行的功劳,他们这些使者都是皇帝亲自挑选的,得到任命之后自觉的进入了皇帝的眼帘,但实际上皇帝对于太上皇举办的科举选出的一大批进士很有意见,这此趁着出行日本,皇帝将他们全都塞进了使团,想着看看他们究竟有没有本事为自己所用。林殊刚听到这消息的时候,觉得大祸临头了,好在翰林院里平时需要有人留下负责机构运转,林殊和徐斌当即请求留置京都,至于何文如今已经调到户部给他老子打下手。林家的几个学生也因为处事利落留在京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kuaishuku.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