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初见鲁肃,倾囊相助

加入书签


那青年追上来问道:“吾见刘君文章做的金声玉润、世间罕见,乃是内藏锦绣之人,县君之问,刘君为何一言不发、扬长而去”

刘庆不答,仍是大笑。

那青年拦住去路道:“肃不通经文,对天下之事却颇有见地,刘君可否赐教?”

刘庆笑道:“鲁兄不必多言,到吾家中一看便知。”

“刘君竟也知道鲁肃吗?”鲁肃惊异道。

“鲁君仗义疏财、慷慨豪爽、胸有大志,谁人不知,吾虽不及,心向往之。”刘庆道。

“刘君急侠好义、事父至孝、才气无双,肃亦向往之。”鲁肃答道。

两人对夸,忍俊不禁,相视一笑,一同往刘庆家去了。

到了门前,鲁肃问道:“刘君,现在已经到了你家,可以说了吧。”

刘庆答道:“鲁君,看到我家的境况你还不明白吗?”

“恕我愚钝,还请刘君指点。”

“鲁君,你看我的才华比宴中那些人如何?”

“君之才胜其十倍、百倍。”

“我家的房屋比起那些人的如何?”

“君之宅室陋其百倍。”

“是极。所以吾断言太常刘公之言,非但不能保境息民,却是祸乱天下之始!”

鲁肃大惊失色,四处张望,急忙把刘庆拉到池塘旁的榕树下。

“刘君,何出此言?请为肃细言之。”

“鲁君,汝深知天下大事,敢问黄巾之乱,乱从何起?”

“连年灾祸,百姓无粮,故有此乱。”

“是极!天下之财,八分在世家,一分在天子,一分在百姓。百姓无地无粮势必造反,如今四处纷乱,州中治权、财权、军权归于一人,若其能使百姓安定则为百姓之主,若其不能安民则祸乱必起,寒门之子苦无出路,其中有才之士岂不闻鸟择良木而栖,则一州州牧宛若一州天子,我大汉已历近四百年,英雄之士辈出,若有野心之徒,只怕天下再无太平之时。”

鲁肃沉思道:“依君所见,天子可会采纳?”

“吾前日观天象见帝星暗淡荧惑守心,天子为借重臣、宗族、世家之力解大汉燃眉之急必会采纳。”刘庆心想总不能说我知道历史,你们大汉灵皇帝马上要死了,死之前同意刘焉说的还把他封了益州牧,只好借天象答道。

“若如此,天下危矣。”鲁肃皱着眉忧心道。

“肃闻刘君之言如拨云而见天日,刘君之才肃平生未见,敢问刘君之志?”鲁肃忽然问道。

刘庆惊了,怎么你们古人都喜欢来这一套啊,还是历史上有成就的人都胸有大志啊,没办法,为了拐带鲁肃,他又作起忧国忧民之状,沉声道:“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庆只愿解百姓之苦,若为县令,当保一县之民安稳,若为太守,当保一郡之民安定,若为州牧,当保一州之民安居乐业,若为……咳”

这回轮到鲁肃大吃一惊,他可是听见了若为州牧后面还有一句若为,这厮……这厮还真是胆大包天!

“夜深了,外面有些冷,若鲁君不嫌弃,可至寒舍将就一晚。”

“乐意之至。与刘君想谈若寒冬逢烈火,便是居于冰窖之中又有何妨。”鲁肃笑道。

二人携手进了房舍,刘庆顺手泡了杯糖水递给鲁肃。

鲁肃尝了一口,惊叹道:“此物甚是美味,何也?”

“此是我从古书上所见,前日所制,名为庆糖,不值一提。”刘庆答道。

“今日得见刘君如此人物,肃之幸也。对了,吾有一友,名为周瑜,实是人中之杰,他日可邀相见。”

刘庆当然知道周瑜是什么人物了,羽扇纶巾、雄姿英发、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还是个大帅哥,这样的人岂能不见,欣喜道:“再好不过,得识鲁君、周君,此生无憾。”

“刘君,吾虽不通诗文,也知韵律,观君今日所作,似有下文,为何不作?”

刘庆心里有些尴尬,要不是后半段和当时的环境不符,我能不背嘛。嘴上答道:“唉,但只惊鸿一面,如何做的全?”

“原是如此,君有大才,与乔家小姐既生情愫,为何不上门提亲”鲁肃笑道。

“鲁君休要取笑,便是有些才气又如何,吾家中一贫如洗,以何物以托媒。”

“乔家是庐江的大户人家,人家怎么看得上我这样的穷小子。”刘庆叹息道。

“非也!刘君休要妄自菲薄,以君之才便是那县令、太守也未必做不得,人言‘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安敢欺少年之穷?”鲁肃喝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kuaishuku.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