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章:下乡走访

加入书签


打铁趁热,开会回来,李德隔天随即带着老钟,拉上老张家那头大水牛往东村出发了。

“TNN的,老钟你还敢过来老子这里!你们的人拉走了我家那头大水牛,我正要找你算帐,你倒送上门来了。”

东村老张,见到征粮干部老钟,像见了仇人般,要抄家伙打老钟。

李德赶紧上前制止:“老张同志,有话好说,有话好说,不是带人过来向你赔礼道歉了吗!”李德说着,装作要用脚踢下老钟,示意他赶紧告诉老张,牛已还回去。

老钟这个时候,只能装孙子了,笑眯眯,赶紧说:“老弟,牛,我们刚送回来给你了,绑在村口那棵大榕树底下,不信你过去瞧瞧吧。”

老张一听说牛送回来了,抱着怀疑目光瞪着老钟和李德两人:“果真?”

一旁的李德,赶紧帮口:“老张同志,是真的,牛送回来了,我以老军人的名誉向你保证!”

“你是军人?越战军人吗?”老张这个时候,反而不是担心他家那头大水牛了,很兴奋问着李德。

在得到李德确认是越战军人时,老张激动得快步迎上去,紧紧握着李德双手,然后立正向李德敬了个标准军礼:“我也是越战军人,隶属七团五连一排。”

“唉呀,唉呀,老战友哦。”战友间的情义胜过一切,李德十分激动,赶紧回了个标准军礼!

想不到这里能遇到老战友。赶紧还一个大大拥抱,随手介绍了老钟也是战友。

他们三个人,简直是相见恨晚,出生入死的战场上没相遇,反而和平年代,以这种场合这种方式相见了,都是缘份,自然而已,那头大水牛再也不是他们讨论的“主角”了。

“走,走,走,进屋喝它几大碗酒,再慢慢聊我们战场上那段炮火纷飞的激情岁月。”老张给人感觉,直爽,声如洪钟,仿如〈水浒传〉鲁智深再世。

本来公务在身,下乡考察,李德他们本不该喝当地村民的酒的,但是三人是以战友的名誉喝酒,似乎又顺理成章了。

三巡酒下肚后,老张直奔主题了:“兄弟,不是我老张不积极交公粮,我是军人,本该带头表率第一个交的,但是实不相瞒,今年收成的确差,你们征粮的,不了解实际情况,开口便是上级交待的每口人100斤,我家四口人,便是400斤粮。风调雨顺的年头,还能勉强凑够,像今年天灾虫祸多,自然收成减产,再以那个标准征粮,那就有点强人所难了。”

李德和老钟,放下酒碗,听着老张的倾诉,陷入沉默,没有出声,只有时不时点点头,附和着认可。

“今年粮减产得厉害,我们农民也得很想积极交粮,但总得留点出来养家活口,自然就没法完完全全凑够指标了。农民种田,是靠天吃饭,我们自然得存点粮,以备急需。这是农民的悲哀。待到老了,再做不动了,防老。”老钟似乎是喝多了,诉说着他对农民晚年的担心。

李德从老张家出来时,一路上老张的话一直在他耳边回荡。

他默默地想,老农民辛苦大半辈子,公粮一年一年交,为国家粮仓,为各行业解决了吃饭问题,贡献可以说是巨大的,但他们一辈子下来,恰恰要在老年时,失去劳动能力时,担心所养问题。

在李德看来这是个沉重的,急需解决的问题。农民贡献并不比工人甚至其它阶层少,理应到了做不动的时候,能得到国家政策照顾,使他们老有所养。

“不行,

这个必须要争取下,得向局里反映下,能否出台个政策,让所有积极交公粮的农民,做到老有所养,要有个依据,才能让农民感觉交公粮是一个相互相承的利民之举!”

李德觉得,这才是来解决农民欠粮不交,的核心矛盾所在。倘若有个利民政策出来,必定会促进农民交公粮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李德,再也顾不上挨家挨户,催粮,他觉得该出台什么政策?

这件事才是,现在要解决的当务之急。拉上老钟,匆匆忙忙骑着,他那老式直管男款单车往市里跑,要找姚局长商量商量,倘若这件事做成了,剩下的交公粮问题便是事半功倍,水到渠成,李德越想越兴奋。

到了局里,连单车都来不及撑稳,随手一靠,便往单位的红砖墙上放,单车一个咧咀,“噹”的一声,倒在地上,李德头也不回,小跑着要去找姚局长,剩下老钟在那扶摇倒在地上的单车。……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kuaishuku.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