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关于仁义礼智信-第2/3页

加入书签
  林科大人找了个机会把王几拉到一边,因为赛琳达小姐已经喝高了,开始发牢骚,说什么高天城都没有几个像样的结婚对象,像王几老爷这样外来的就是不一样。

  王几也有点儿紧张,林科大人该不会想要拉皮条,撮合赛琳达小姐和自己结婚吧?虽然赛琳达的家世、容貌在高天城数一数二,但自己并没有这方面的心思。

  “王几,你觉得咱们这里的孩子,多识点儿字,有必要吗?”林科大人不知为何有些惆怅。

  “嗯?识字当然是好事。”王几这才松了一口气,知道自己想多了。市政厅一直在努力提高本地居民的文化水平,这个他是知道的。

  两个人深入地聊起来,林科大人的意思是高天城没有正规的学校,识字的人太少了,看告示都有问题。这里的孩子们天生不太喜欢读书,就喜欢四处在山头上跑来跑去。识字的人都是家里教的,然后就全靠在生活中一点一点错漏百出地增加学识。毕竟在高天城生活,不识字也没啥问题。大家很少写合同,什么事情只要约好了,吐口唾沫就算数。小事吐唾沫,大事发个誓。但正是因为这种现状极大限制了高天城的发展,导致这座城市在缓慢地衰落。那些悠久的历史文化,也早已在史料馆里落灰,无人问津。

  或许在外来者眼里,高天城淳朴又美丽。但是对于这座城市的管理者,只能眼看着现状忧心忡忡。人口越来越少了,年轻人出去就不回来了。

  “我是觉得你见识特别多。”林科大人低声道,“之前我们聊过的一个问题,我觉得你说的很对,孩子们不喜欢念书不是因为他们不擅长学习,而是因为教材不适合他们。”

  王几点点头:“在我家乡有句话,叫‘有教无类’。不管什么样的孩子都能得到教育的机会,这是一座城市想要繁荣的根基。城市是由市民组成的,孩子们就是这个国家的未来。”

  林科大人颇以为然地点点头,说出了请求:“嗯,我不喜欢外面传进来的那些教科书,没人爱看。特别是圣道会的教义,太难懂了。但是我特别喜欢你给芙尼娅讲过的那些故事,你居然能教会她认识那么多字,还给她讲了那么多故事!我觉得那些故事就很适合作为远塞子民的启蒙教材。再过去的千百年里,读了外面的那些书之后,远塞青年就会想着满怀憧憬离开远塞。但是听了你的那些故事,或许大家会更热爱自己的家乡。”

  “您是说?”

  “关于仁、义、礼、智、信的那些故事,我听过之后就觉得很感动。这是我希望孩子们能拥有的高贵品质,你给芙尼娅讲的那些故事,都是关于这些的。”林科大人十分激动,并且用一种充满暗示的表情说,“我觉得通过这些故事,就能把孩子们教育的很好。我希望不离开远塞,孩子们也能变得优秀。或者说,我是希望,有一天离开的那些孩子也能想着回来吧。”

  “我明白了。”王几认真起来,没想到林科大人会如此信任自己这样的外来者。

  实际上林科大人的请求充满了弦外之音,他不光是希望自己能把故事编成启蒙读物,而且是希望把那些故事的人物、背景都改编成远塞文化,事迹安插到远塞先贤的头上,从而使得这个国家在文化上从新伟大。

  自己是给芙尼娅讲过很多“孔融让梨”一类的启蒙故事,自然名字和背景都含糊而过,基本上就是“从前有个地方,有位少年”。芙尼娅也会这样给其它的孩子讲,非常受欢迎。很多孩子回家会问,芙尼娅的故事里讲的是谁?其中就有林科大人的孙女纳兰,而林科大人立刻敏锐地察觉到了这些故事的价值。

  这些故事的主人公往往是含糊的,纵观历史,可以安插到任意一位先贤头上。既然如此,为何不能是远塞先贤呢?

  “你可以当做是市政厅的重要委托,把那些故事整理整理好。”林科大人很期待,“把它们变成书,充实远塞历史。所有费用由市政厅来出,我会给你一切所需要支持。”

  王几有些犹豫,毕竟现在自己已经很出名了。这“贤者”之名再暴涨的话,对自己的隐匿非常不利。故事这种东西流传速度很快,如果改编得稍不合适,立刻就会有人注意到这些“野史”并不属于这个世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kuaishuku.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