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衍生品市场的泛滥和会计审计制度的漏洞带来的启示

加入书签


查了一下,美国金融衍生品并非是在上世纪90年代才兴起的。为什么在那个时候巴芒才预测并提出“金融衍生产品的泛滥和会计审计制度的漏洞即将给人类带来的灾难。”

背后究竟有着什么样的故事?

(因为对金融衍生品不了解,所以以下内容主要源自《中泰证券|海外之鉴,美国衍生品市场的发展研究》。)

?从金融衍生产品的前世今生开始说起

1、国际金本位制度

1880-1914年,黄金充当国际货币,各国货币的汇率由其含金量决定。历史上第一个国际货币制度,是19世纪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相继推行的货币制度。

2、衍生品发展的黄金时代

在20世纪30年代,美元危机与美国经济危机频繁爆发背景下,布雷顿森林体系最终瓦解,浮动汇率制取代固定汇率制登场,迎来了美国衍生品发展的黄金时代。

3、布雷顿森林体系最终瓦解

20世纪60-70年代,美国深陷越南战争的泥潭,财政赤字巨大,国际收支持续逆差,黄金储备不断减少,没有充分的黄金储备作为基础,美元的信誉受到严重冲击,爆发了多次美元危机,以美元和黄金为基础的金汇兑本位制最终瓦解。

美国借此成就了自身的世界金融霸权。

4、浮动汇率制登场

随着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瓦解,各国纷纷放弃本国货币与美元的固定汇率,采取浮动汇率制。浮动汇率制加剧了国际金融市场和体系的动荡,套汇、套利等短线投机活动大量泛滥,汇率变化难以预测、波动变化加剧,政府及金融机构对汇率波动的风险管理需求加大,汇率衍生品随即应运而生。

5、美国金融以直接融资为主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的金融改革,使美国逐步从间接金融为主向直接金融为主转变,庞大的资本市场衍生出更多的风险管理需求。相比德国、中国等间接融资主导的模式,美国更为庞大的资本市场催生更发达的衍生品市场。

在汇率、利率、股指大幅波动之下,金融衍生品应运而生并迅速发展。

?监管博弈

1、衍生品市场发展和金融法案

美国衍生品市场的发展脉络与重要金融法案的颁布与实施密不可分。重大金融法案无一例外,是对过往市场表现的“纠偏”和“重定义”。过往市场表现,尤其是萧条与危机,矛头最终都会指向“华尔街”。

2、中介机构

CFCT(期货交易管理委员会)监管下的市场主体主要由交易所、清算机构、期货协会、以及各类中介机构组成。根据中介职能划分,美国衍生品的中介机构分为9种类型之多,其中期货佣金商(FCM)是中介机构的核心,职能与我国期货公司类似。

美国的头部期货佣金商基本是著名的大型投资银行和银行控股集团,包括高盛、JP摩根、美银美林、摩根士丹利等。

3、投资者结构

美国场内衍生品市场以机构投资者为主,持仓占比为90%左右。

机构投资者集中于70-80年代获批入市。包括银行、储贷机构、保险公司和共同基金等机构,在70-80年代逐步进入衍生品市场,机构的进场在满足自身风险管理、投机套利需求的基础上,极大提升了市场流动性和深度,完善了市场定价和市场发现功能。

4、宽松的会计标准让会计人员出卖了职业操守

《穷查理宝典》中,

芒格在“对金融机构和衍生品的警告”等多部分内容中提到:

“我非常讨厌将GAAP(公认会计准则)应用于衍生品和掉期协议。****为了虚报的前端收入将自己彻底出卖给了这种会计准则。我觉得这种做法很无耻。

这种做法很疯狂,会计人员出卖了自己的职业操守。每个人都屈服了,采用了宽松的(会计)标准,创造出和各种理论模型相关的怪异衍生品。结果就是,产生了大量由会计人员捏造出来的利润,而不是真实的收益。当你想动用那笔钱的时候,它就消失不见了。它从来就不曾存在过。”

?对我自己的启示

一个强大的金融产品/体系存在必然有着它的道理,无论它的出现是解决了什么样的问题,对我而言,当下能够有的一些启示包括:

1、奖励和惩罚超级反应倾向的力量很强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kuaishuku.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