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二章 李淳风

加入书签


接下来的日子,李佑每天的行程变成了上午去学院,下午去工厂。

一个在城南,一个在城北。

每天坐马车都得两个小时,很难受,但是没办法。

六月底,京城甘露殿内,李世民接过太监递过来的一本书,对着台下的戴胃问道:

“为什么这本数学对户部有大用?”

“回陛下,齐王殿下的这本数学,讲得就是算术之道。简单易学,并且运算起来极快。如果户部人人可以学习的话,将会大大减轻户部和钱庄的负担。比如臣用其中的竖式计算去年大唐的税收,只用了不到七天就算出来了。”

“另外,齐王殿下还在书里规范了各种单位,与现在的单位比起来更加精准,臣以为是可以推广的。”

戴胃一口气说了很多,他一个月前得到这本书,深入研究之后觉得很多内容值得学习。

李世民没着急看,又继续问道:

“跟国子监的算术比起来如何?”

“回陛下,两者有很多地方有异曲同工之妙,只是数学更容易理解,而且计算更方便和精确。但是算术可以解决更加深奥的问题,这本数学的内容却比较简单,当然臣听说这本数学并不是全部。”

李世民点点头说道:

“朕会找其他人商讨一下。”

“是,陛下。”

“钱庄如今怎么样了?”

李世民还是比较关心这个。

“陛下,现在才是六月底,还没到各地上报账本的时间。不过根据京城的钱庄来看,收益会比去年更高。”

“好,朕终于可以修路了。”

李世民早就明白水泥的好处了,但是奈何没银子修啊。去年钱庄虽然只有三个月的收益,但是李佑拿走两成之后那也不是小数目。只是这笔银子在国库还没捂热,就被六部瓜分干净了。

虽然他可以通过徭役来修路,但是大唐百姓一年徭役时间只有二十天,不顶事啊。

更何况李世民也拉不下这个脸,李佑修路都管饭发工钱,他怎么好意思让百姓徭役修路。

“你告诉段纶等秋收之后先修京城到东都的路,然后再将关内道的路都修一遍,百姓的工钱照发。”

“是,陛下。”

等戴胃走后,李世民又看向了桌上的数学书,对着太监吩咐道:

“把这本书拿给太史局太常博士李淳风,让他看看这数学到底怎么样?”

“是,殿下。”

太监拿起书就离开了。

李淳风是大唐出了名的算术大才,他要说第二,就没人敢说第一了。如果连李淳风看了也说好的话,李世民就会让数学在国子监推广下去。

没过几天,李淳风就来了。

“陛下,这本数学涵盖了现在大部分算经内容,简洁易学,只是这本书的内容比较浅显。臣说的是这本书,而不是数学,臣看得出来数学之道远不止于此。齐王殿下能作出这本书,算术的造诣绝对不在臣之下,很有可能超过臣,甚至远超臣的算术水平。”

李淳风到底是算术大家,短短几天就完全看明白了数学的厉害。

李世民这下就震惊了,戴胃说数学好,他可以不信,但是没想到大唐算术的排面李淳风都这么推崇数学和李佑。

“数学真的这么厉害?”

“这本书看不出来什么,但是只要给臣时间,臣可以在齐王殿下的这本数学基础上,编写出比九章算术更好的算经。”

“那就去编啊。”

李世民赶紧说道。

“陛下,臣的意思只是想表达数学很厉害。刚才臣也说了,齐王殿下的算术造诣非凡,臣既然有这个能力,那么齐王殿下自然也有,臣不好越俎代庖。”

李世民点点头,继续问道:

“数学可以放在国子监?”

“回陛下,完全可以。”

“你可知道这数学里面不止有算术,还有千米、千克等的衡量标准?”

其实李世民早就知道有米、千米的存在,现在齐州等地方的百姓都在用这样的标准修路建房,并且工部还有齐州建房用的皮尺。

“臣知道,臣认为这样的标准更为精确和方便,是利于大唐社稷的。”

“好,朕知道了。”

“另外臣想去齐州一趟。”

李淳风一刻都不想多待,恨不得立刻就出现在李佑的面前。

“朕准了。”

李世民没理由不答应,不管是李淳风还是李佑,只要能编着出比九章算术更好的算经,那就是贞观文功武治的体现。

当天,李淳风就出发去了齐州,国子监的算术先生也拿到了数学书。……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kuaishuku.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