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七夕-第2/3页

加入书签
    七月初七,皇宫后苑搭起五彩乞巧楼,郑皇后领了赵佶的一众女儿,早早地等在那儿。夕阳渐渐没入宫墙,只余下红彤彤的几片彩挂在天际,众帝姬便在这夕阳的余光里端坐在乞巧楼前,等待赵佶到来。历史上,这是一群命运悲惨女子,“靖康耻”,耻辱的不仅仅是北宋灭亡,徽钦二帝被俘,更是这群代表着大宋尊贵之躯的帝姬,被外族肆意的蹂躏……

    只是,此时她们并不知道自己的命运,幸福的欢笑始终挂在脸上。

    天刚刚摸黑,赵佶驾到。郑皇后领了众人,起身接驾。

    赵佶情绪很好,虽说他不是一个好皇帝,却绝对是一个好父亲,尤其是对自己的这些女儿疼爱有加。放下皇帝的威严,赵佶同女儿们说笑了一番,什么哪个帝姬又变漂亮了,哪个帝姬该招驸马了等等,一时将场面弄得叽叽喳喳,笑声不断。

    此时,弯月刚刚挂上天空,夕阳西下之处,还余下一丝光亮。

    “时辰尚早,臣妾安排了歌舞,请皇上观赏”郑皇后道。

    “哈哈,如此甚好,请众帝姬坐吧,同朕一起观赏。”赵佶笑道。

    “请众帝姬入座……”赵佶一侧的小黄门尖声喊道。

    丝乐声起,舞姬鱼贯而入,霓裳云袖,翩然起舞……

    曲终舞散,赵佶习惯性地点了点头表示赞许,郑皇后笑了笑,朝乐师示意继续。丝竹之声再起,另外几名宫女施然飘到台上,跳了一曲风格略异的舞蹈。表演完了之后,赵佶依然是不置可否的点了点头。等第三曲下来,赵佶已明显有点厌了,挥手让宫女退下后,言道:“时候差不多了,让众帝姬乞巧去吧!”

    郑皇后应声称诺,便带领众帝姬前去乞巧楼前,焚香跪拜……

    此时,赵佶望了望眼前空着的舞台,似是有些出神,手轻轻地拍腿哼道:“清风笑……竟惹寂寥……豪情还剩一襟晚照……”

    郑皇后那边,乞巧之后,各人也拿出了针线,对月穿引起来。

    月光算不得皎洁,月下的大宋子民自是不可能人人得巧。

    同样的月光下,醉杏楼,唐盼兮的漱玉阁内,墙上钉了九枚已穿了红线的钢针,已摘下面纱的唐盼兮,望着窗外的月亮,嘴角带着诡秘的微笑,喃语道:“倒是真的来了……”

    也在同样的月光下,五百里外的水泊梁山,刚刚从大户借粮归来的宋江众人,正在大碗喝酒,大口吃肉,大秤分金银……

    历史的长河便在这月下,静静地流淌着,杨帆的到来,似是在河中溅起了一朵浪花,然而,河水依旧沿着原来规迹平静地流淌着……

    ......

    七月初八,杨帆放下些许琐事,同鲁智深来到城外一个偏远的院落。院落里垒起了两个小型砖窑,鲁智深雇佣了几名窑工,按杨帆给出的配方在此实验生产水泥与玻璃。此时,水泥烧制的较为成功,而烧制出的玻璃则杂质太多,达不到杨帆的要求。对此,杨帆也没有多少办法,自己只知道大体的生产原料与工艺,要想生产出高透明度玻璃,除了反复的实验外,就是找个熟悉此类工艺的大食人。杨帆禁不住想起了那明月楼的胡蝶儿来。

    七月初九,休沐结束,杨帆开始上朝治事。军器监诸多事务,仍按计划有条不紊地进行。新军器的生产,一来因为相对保密,二来因为童贯给出的生产目标主要是火炮,所以有些计划倒不用急着推进。杨帆这几天则向朝庭上了一道在建立新式钢铁厂的折子,合格的钢材是武器制作以及工作发展的基础,以目前大宋的钢铁生产能力显然达不到杨帆的要求。这道折子得到了大部分大臣的支持,尤其是蔡攸、李诫,尝到了轨道甜头的他们,自然有了更多的修建计划,这些计划的实施离不了大量钢铁的支持。而杨帆折子里新式炼钢的方法,对生产质量及数量的预期,则让蔡京等宰辅眼光发亮,任何物资的大量生产,符合他们宣扬丰亨豫大、富饶安乐、太平盛世的说法,只要不损害他们的利益,这样的政绩,他们一般都身先士卒地去抢夺,何况这里面操作起来,自会有诸多的好处可捞。……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kuaishuku.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