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百六十六章 与青铜和铁失之交臂的良渚

加入书签


    华夏民族的木工榫卯结构,用了几千年了!

    这是一个情理之中,又有些意料之外的发现。

    情理之中是因为榫卯结构自古以来都是华夏传统的木工手艺,传承久远这一点没有任何人会怀疑。

    意料之外则是没想到传承的这么久远,居然能追朔到新石器时代晚期的良渚古国。

    以前最乐观的学者,也就认为榫卯结构最早也就是夏商周时期出现而已。

    毕竟这是一种非常需要巧思的设计,还是挺需要「智慧」的。

    不只是榫卯结构。

    实际上良渚带给了考古学家们很多惊喜。

    最早的一个惊喜,便是良渚的纺织文化了。

    良渚的纺织是有出土工具的。

    可不像有的地方,找到个丝绸残片,找到个锯齿形骨头,就说自己那边是丝绸发源地。

    要那样子,丝绸之路上的地方怕是都要成发源地了。

    「服章之美,故谓之华」,为什么我们说良渚有养蚕织娟,是华夏源头之一?

    因为在良渚文化的早期遗址中,发现了不少竹编织物、草编织物和丝麻织品。

    竹编器物有竹席、篓、篮、箩、千篰簸箕等。

    麻织品有麻布和麻绳。

    丝织品有绢片、丝线和丝带等。

    上述竹编器物和丝麻织品的工艺水平都很高!

    如竹编器物的编织方法有一经纬人字纹、二经二纬人字纹、梅花眼、菱形花格和密纬疏经十字纹等。

    丝织品的出现,说明良渚在四五千年前,就已开始养蚕织编。

    而竹编器以及麻织品,也同样是华夏文明的一大特色。

    直到清朝,华夏都是全球最大的竹编器和麻织品使用与制造国家。

    不说清朝了,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一些偏远地区的老百姓,大多都还是用竹条自制竹席、篓、篮、箩等物品使用呢。

    直到现在,都还有专门做竹器的手工匠,依旧在用着祖祖辈辈传下来的工艺,做手工的竹器。

    而这些手工制作业,能够追朔到5300年前的良渚文明,简直是一件让人热泪盈眶的事情。

    华夏传承,五千年不灭,五千年不衰,至今仍然在发光发热。

    这种民族自豪感,是印度人、中东人、埃及人所无法感受到的。

    因为他们与良渚同期存在的古文明,早就已经在历史长河中湮灭了,没有任何文化传下来。

    所谓的古埃及、古希腊、古印度,都只是一页页文字纪录,甚至居住在这些地方上的人,人种都不知道换了几茬了。

    但是华夏不同,华夏没有古华夏。

    五千年前的华夏文明,就是五千年后的华夏文明,我们从来没有失落,没有遗失,没有丢掉传承!

    不只是竹器,还有陶器!

    5300年前的人类社会,陶器是文化主要传承的载体。

    不只是华夏,整个地球在五千年前的时候,最高光的技术,便是陶器的制作工艺了。

    整个欧亚大陆上,陶器都在这个时间闪烁着文明之光。

    虽然说,当人类的祖先南方人猿从树上下来,和亲戚黑猩猩分家之后,人类就走上了另外一条制霸全球的路线,成为了地球上独一无二的一种动物。……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kuaishuku.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