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百零六章 那个小盒子才是永远的家-第2/3页

加入书签
    孔建文点点头。

    这操作他熟啊!

    就和发掘大部分先秦时期的墓葬一样,直接从上往下挖,然后挖到顶盖板后,掀开盖板,就直接进入墓室,可以开工了!

    这方面,社科院考古所绝对够专业。

    “行,那就这么办吧!”

    这座墓并不深,从地表到墓室棚木顶,大概也就只有两三米而已。

    而墓室的深度,根据甬道和照墙的高度来判断,大概也就在2米到2.26米左右。

    这算是一座比较好挖的墓了。

    得力于这是一座吐谷浑部落的墓,而非汉墓。

    所以哪怕是吐谷浑部落的贵族,乃至王族,他们也没有像中原贵族那样的习惯,动辄就是往地下挖十几米深。

    嗯,可能也有没那个技术有关系吧。

    想要在地底十几米深的地方,开凿出一片一两百平方米的中空墓室,这可是个技术活。

    怎么保证上面十几米厚的土层,能够不塌陷?

    这是一个极其考验选址水平的事情。

    这也是为什么古人看重“风水宝地”,一方面是真的有玄学的加成。

    一方面也是要注意地形。

    有的地形,你下挖十几米,绝对会塌方的。

    但是有的地形因为中间有岩石层承重,却可以做到相安无事。

    不是什么地方都可以随随便便往下挖个十几二十米,就能建个墓的。

    像赵胡的南越国君墓,之所以能挖那么深,就是因为他的墓一半都是建在岩石层里。

    是挖到了地下近二十米深的岩石层后,依靠着岩石层,往里凿出了个墓室,并且用了大量的石块。

    据统计,整个南越国君墓,用了七百多块两米长的巨石来做墙壁、承重、顶盖,这才避免塌陷的危险,才能保存两千年还那么坚固。

    即便如此,南越国墓的一半范围,也是直接用的岩石层当承重。

    对华夏人来说,这就是以千年为单位积累下来的施工经验。

    全世界,只有华夏古代贵族的墓穴,能够埋的这么深。

    帝王级别的陵寝,都是在15-20米的土层,甚至有的时候会深入到20多米!

    这,都是历代专门挖陵寝的人,一代代总结出来的经验!

    就是,这些会建帝陵的人才,到现在基本已经绝迹了,技术也早就全失传了。

    不过就算有技术,在现代也没啥用了。

    现在都是火化。

    不管生前地位多显赫,多牛逼。

    死后只有那个小盒子才是永远的家。

    最多,也就只能选选死后葬在哪个公墓。

    顶天了,算你是牛逼到不行,能葬进八宝山公墓,那墓地也就几个平方。

    而且下挖一米都不到。

    这种在地下十几米的地方建地宫的技术,在现代已经失去意义了。

    “怎么说,先清理主墓室吗?”

    “那必须的啊!”

    柯教授与李春潮相似一笑。

    一座墓室,肯定是主墓室最重要了!

    李春潮干咳了一声,故作严肃的说道:“考虑到这座墓遭受到了严重盗掘,被盗了七百多件文物,主墓室绝对是重灾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kuaishuku.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