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六十四章 军火库-第2/2页

加入书签
这160支箭杆能保存下来,大概率是因为这些箭杆并非是纯木制或者竹制的。

古代的箭杆,大部分都是用竹或木制作的,用木头的话普遍也是选择轻木。

因为这样才能让箭变的轻盈,从而射的更远,更准。

但是赵胡墓里的这160支箭杆,并非是纯木制的。

箭杆的主体,是用细长的圆竹杆制作,但是在竹杆中间,还内插了一根细长的铁棒。

这根铁棒,叫做“箭铤”,用于安插到竹管制成的箭杆中,并用麻绳,与箭镞加以绑定。

这样,箭镞与箭杆之间才能更加牢固,不易脱落。

箭杆这玩意向来在随葬品中属于难以保存的物品。

大部分西汉时期,以及更早时期的古墓葬中,出土和箭有关的器物时,大多都只有箭镞。

剩下的箭杆、箭羽,都是难以保持下来的。

在本就保存情况堪忧,随葬品腐朽程度极高的这座墓中,居然能发现保存还算完好的箭杆,而且还是铁+竹制作的。

这对考古人员来说,简直是一个意外之喜。

更惊喜的是,这箭铤还是用铁锻造出来的,这说明南越国当时应该也掌握了,一定程度的铁制武器锻造工艺了。

没等他们确定呢。

就在发现这批箭铤的第二天,广州考古所的工作人员,就在这堆弓箭的旁边,发现了一把铁剑!

这把铁剑的样式,是典型的战国楚式剑,非秦国风格。

但是制作的材料,是用铁做的,甚至还不是普通的熟铁,而是更加高级的钢!

用钢铁做的剑,那就具备了真正全面超越成熟青铜剑的要素了。

不管是锋利程度,还是耐用性,都比青铜剑更强些。

南越国的位置,决定了他们肯定会吸纳到非常多吴、越、楚地区的冶炼工匠。

而春秋战国时期,这三个地方的金属冶炼水平,当世领先!

不过,之后广州考古所的同事们,就再没找到第二把铁剑了,甚至青铜剑都没有。

这也能看出来,南越国当时虽然掌握了先进的铁制武器锻造工艺,但是还没法做到全面普及。

这把铁剑,可能已经是赵胡珍藏的宝剑了。

至此,西耳室内陪葬的所有武器,也就都被清理出来了。

除了车马器,只有一把铁剑和一堆箭失。

不能说很少,但是考虑到赵胡的身份,这个“军火库”多少还是有点寒酸了。

 




    本章完

本站网站:www.kuaishuku.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