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二十三章 血液里流淌着一半楚国王室之血

加入书签


  发现了这件“随大司马嘉有之行戈”后,陈翰彻底放下了心中的一块大石头。

  之前系统一直卡着这任务不过,终究是让他困扰不已,每每夜里也会思索此事。

  倒不是他对系统产生了多严重的依赖心理。

  只是这么一件事情一直放在心上,总是会让人烦恼的。

  现在好了,终于是去掉了这个烦恼。

  陈翰也能没有负担的投入进了发掘工作之中。

  随着时间的流逝,以及现场考古工作者和工人们的努力,  一座座小型、中型墓被发掘出来。

  孔建文带人发掘的M4号墓,也渐渐清晰了起来。

  这座墓同样被盗严重,残存的陪葬品并不多。

  在为数不多的青铜礼器和一件编钟上,见有“曾侯”字样。

  可惜这位曾侯的私名已经无存了,至少是没在青铜器上发现。

  倒是在编钟的铭文上发现了“左右楚王,弗讨是许”一句。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曾国臣服于楚国,楚国承诺不攻打曾国。

  “左右楚王”的铭文也曾见之于蔡侯墓青铜器铭文中。

  众所周知,春秋时期,蔡、随两国都曾先后被沦为楚国的附庸,直至春秋晚期的吴楚之战时,蔡国才叛楚,并随吴师攻破楚郢都。

  蔡侯器铭中的“左右楚王”应是蔡叛楚之前所作之器。

  由此可看出,“左右楚王”应是当时臣服于楚国的一句习语。

  《左传》所记,自楚武王伐随后,随国即臣服于楚国,终春秋之世,随、楚世有盟约。

  M4出土的曾侯编钟铭文中的“左右楚王,弗讨是许”,所指的应是楚国和随国的盟约关系。

  看得出来,随国,也就是曾国,  确实是一个很守礼的国家。

  从出土的众多证据来看,  曾国从立国之初开始,  就一直恪守礼制,  不但不逾越,  也没有礼崩乐坏,  更信守承诺,不做叛盟之事。

  特别是有蔡国先臣服楚,后又叛楚跟着吴国组成联军来攻楚的行为衬托。

  在楚昭王危难之时,都依旧力保他的曾国,真是一个有道,有礼的好国家。

  也许这样的国家,正符合孔子希望看到的那种样子。

  陈翰再次疑惑,为什么当年孔子周游列国的时候,没有来曾国?

  惜哉,惜哉!

  孔子是生活在春秋末期的人,他要是当年来曾国了,没准会在曾国乐不思鲁呢!

  根据其他出土器物的铸造风格,大致可以判断出,这座墓的年代接近于春秋晚期。

  陈翰也根据M4编钟的铭文,推测这座墓的墓主人年代应该离着春秋晚期很近。

  因为此墓器物上的铭文瘦长波曲,不同于春秋晚期王孙诰钟上铭文笔画纤细,书写随便,似渐开草篆之端。

  亦不同于战国早期曾侯乙编钟上铭文笔画弧曲,  书写舒展。

  倒是近同于春秋晚期的蔡侯尊、蔡侯盘铭文。

  字体修长,  笔道刚劲,纵横成行,工整隽秀。

  这也是陈翰在获得了新的系统奖励点数后,才一跃拥有的超强铭文鉴赏能力。

  在这之前,他的东西周铭文考释水平,只能说是刚刚入门而已。

  但是现在却一下子堪比专业研究两周时期青铜器铭文的专家了。

  这让李教授大跌眼镜。

  他是亲眼看着陈翰的铭文考释水平逐渐成长的。

  只是这成长的速度,未免有些太快了吧,都快的有些吓人了!

  可能,这就是天...才?

  李教授试图用“天才”来说服自己,但是这个理由显然是没那么容易说服他的。

  他得需要一段时间去接受这件事。

  ......

  就在文峰塔墓地这边,为出土了证明曾、随为一国的青铜戈而欢呼雀跃的时候。

  隔壁枣树林墓地,也同样处于一个兴奋和激动的氛围之中。

  M190曾侯求墓发掘完成后,湖北考古所和北大考古文博院马不停蹄的就又开始对M168和M169两座大墓开展了发掘工作。

  之前有说过,比起叶家山和文峰塔墓地,枣树林这边的发掘计划是早就准备好了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kuaishuku.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