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八章 原来是位官老爷!-第2/3页

加入书签
    “这几块无字木牍也了不得啊,大小匀称不说,两面和四边居然如此光滑平整,极利于书写啊!”

    “光是制作这木牍,都需要花费极大精力才能打磨出来吧!”

    “唯独就是这石砚和研石普通了点,湖北所的同事们在M-10号墓里也找到了一件。”

    孔建文得意的翘了翘眉毛,嘿嘿一笑:“但是10号墓出土的文书工具没我们全,只有砚台!哈哈哈!”

    孔建文原本是在忙着和其他几位高级研究员琢磨棺材的迁移问题。

    M168号墓的棺材虽然保存的很完好,但是“姿势”却不太好。

    在清理抽水时,大家发现棺箱内的棺材是侧置的。

    这口棺材被横倒了下来,棺盖板朝北面,棺上缠缚着两组麻绳,盖板上还铺了一床竹帘,棺身上涂抹了一层黑漆。

    正常情况来说,当时墓主人下葬时,应该是通过那两组麻绳,被从墓坑上正位放入椁室的,不可能是侧着放进来的。

    因为麻绳系着的位置在棺盖板上,而不是在棺侧面。

    那这个棺材现在呈现出侧倒的情况,就只有一个可能了。

    棺材是被入侵的地下水给“推翻”了的。

    根据椁室内的水痕判断,椁室内积水最高时达到过132厘米以上,而内外棺的高度只有0.97米。

    显然是内部积水完全淹没棺材后,因为水的浮力作用,导致棺材侧翻了。

    这侧翻过来的棺材,如何将其从椁室内弄出来,送入实验室内开棺,就是一个技术活了。

    肯定不能就保持着这样侧翻的形状就从墓坑吊上去的。

    不然一个不小心,万一在吊起棺材的过程中,棺盖板掉下来了,那都能算是重大考古事故了!

    所以必须得把棺材扶正,然后再吊上去,才稳妥。

    但是推翻容易,扶正难啊!

    棺木在水里泡了两千年,又软又脆。

    而且还不知道棺内的随葬品和尸体的保存情况如何,积水量多大。

    如何能保证棺内的情况不被破坏,并且又能安稳的将棺材翻过来,可把孔建文和李教授等几位高级研究员苦恼坏了。

    陈翰此时从边箱内清理出了一套文房之宝,也算是让孔建文可以苦中作乐一下了。

    “不错,这套文书工具十分难得,尽快妥善保存,交给文物修复人员。”

    激动过后,孔建文又勉励了陈翰几句,便又立马凑回了李教授几人那边,继续为如何取棺苦恼去了。

    陈翰也迅速将这几个刚出土的文书工具做了保湿处理后,放入了文物盒内,继续对这个大竹笥发起了进攻!

    盲盒还没开完呢!

    这个长四十多厘米,宽三十多厘米,高度也有十几厘米的竹盒子,可不止装了一套文书工具!

    很快,他就又从里头清理出了一些半两钱和算筹。

    其中算筹非常的不起眼,从外观上看,只是一根根不起眼的小棍子。

    但是在两千年前,这玩意就是华夏独创并且是最有效的计算工具!

    古代数学的早期发达与持续发展,全靠这算筹。

    直到珠算出现后,算筹才被淘汰。

    算筹出现在168号墓的陪葬品里,倒是不奇怪。……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kuaishuku.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