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六十二章 昌平君-第2/3页

加入书签
楚国那边大军团全部出动,总数大约有八十多万,双方加起来接近一百五十万左右但是士兵,这样的大规模战役,沈飞还是第一次见到。

当然了这么多士兵,是不可能在一处战场的,王翦这边下令秦军分成个方向进攻楚国,正好应对楚国的大军团。

各位爱卿,关于秦楚两国的使者,该怎么处理?

在秦国和楚国在各自准备的时候,黄河对面的齐国,齐王满脸期待的看着下面的大臣,因为拥有天险,齐国在历史上只有少数几次劫难,在加上地处海边,天然的产盐基地,让齐国这边十分的富裕。

齐王建在上位之后,

是一心只想享乐,完全没有扩展的打算,当然也是因为没有扩展的实力。

齐国本身实力其实并不弱,有一句话叫做魏之武卒,齐之技击,从这里就可以知道齐国的实力,不过这种实力主要是个人的实力,相反在军队上,齐国在战国雄里面是倒数的。

因为个人实力很强,所以在军队的配合上就弱了。

齐国的技击之所以厉害,主要都是多亏了儒家,因为儒家的小圣贤庄在齐国,让这里识字率比起其他国家高多了,认识字的多了,练功的人就多了。

想要练功,必须认字才行,不然给你一本武功秘籍,你字都不认识,修炼个屁啊,为什么绝大部分告诉都出自诸子百家,还不是因为他们从小就开始培养。

而散修呢,除非是那种拥有主角光环的,或者像天明一样,凭空得到数十年的功力的,不然很难和诸子百家争雄。

王上,秦国,虎狼之国,如今韩赵魏燕向后被灭国,我们立即出兵援助楚国。很快就有人大臣开口了,事实上这样的当朝讨论,在齐国已经开了好几次了,那就是要不要出兵援助赵国,魏国,燕国等等,只不过他们这边还没有讨论完毕呢,秦国已经把赵魏两国还有燕国灭亡了,让齐国的人心惊不已。

这次讨论,是因为秦国和楚国的使者都来到了齐国,秦国一直信奉的远交近攻的策略,这些年一直和齐国教好,齐国这边反应慢,很大一方面是这个原因,朝的不少大臣被秦国收买了。

此言差矣,昌平君谋朝纂位,简直是小人行径,秦国这么多年可是和齐国一直教好,依臣之间,我们应该两不相帮。有大臣立即开口反对了。

目光短浅,岂不闻唇亡齿寒,楚国一旦灭亡,齐国难道能够幸免呢。

最好让他们打个两败俱伤。

随着众位大臣你一言我一语,整个朝堂,好像变成了闹事街区一样,意见不合的大臣们直接吵了起来,就差直接动了。

如此多的意见,让齐王建不由的感觉脑袋疼,完全不知道该听从那一个。

总结起来,齐国这边是个策略,一是帮楚国,这是那些清醒的大臣们提出的建议,他们也是一直建议齐国不应该和秦国建交的人,毕竟秦国危险太大了,不过很可惜,这样的大臣非常的稀少。

第二个办法自然是帮助秦国了,认为以秦齐两国多年的交情,秦国不会攻击齐国,提出这样意见的大臣,有的是被秦国收买了,有的那就是单纯的蠢了。

这倒也不怪他们,自从齐国的稷下学宫没落,儒家小圣贤庄上台之后,齐国很多人都受到儒家的影响,尽管这个时代的儒家远不到后世儒家那种令人厌恶的程度,但是儒家的核心理念,还是在齐国扎根了。

齐国本来是一个强国,国家富裕,个人技击强大,如果训练一支军队出来的话,可以说是完全不会低于魏武卒,胡刀骑士等,但是因为儒家的理念,齐国没有王这么做。

就算有王想要变法,最终也要不得不屈服于齐国传统的势力之下。

儒家的学问在乱世根本没有市场,当年孔圣人周游列国,为什么没有强国愿意收留他,这就是原因。

相反,一旦完成统一了,儒家的学问立即就变成香饽饽了,不过这个香饽饽的代价,却是国家的脊梁越来越弯了。

战国雄时代,那怕是燕国,也是不怕匈奴的,但是在秦国灭亡之后呢,看看汉朝,虽然有着封狼居胥,但是这个付出了多少代价呢。

儒家的理念治国,国家很难扩展,基本都是打防御战,俗话说久守必失。

最终齐王建还是没有做出决定,决定下次在讨论,按照这种情况,可能秦楚那边分出了胜负,这边可能还没有讨论出结果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kuaishuku.net